文档帮助中心
文章分类列表

橡胶胶料自粘性及影响因素

知识中心 > 橡胶行业 > 橡胶胶料自粘性及影响因素


橡胶胶料自粘性及影响因素


        自粘是同种未硫化胶料贴合并停放一定时间后产生的融为一体的现象。它是两个粘合表面的橡胶大分子通过分子热运动相互扩散渗透的结果。自粘性是未硫化胶独有的特性。

       自粘性在成型过程中很重要 , 因而也被称为成型粘性。

      自粘性对橡胶加工有利也有弊 , 它为各制品的贴合成型提供粘合力 , 保证贴合部位牢固 ; 但有的工序环节中不需要自粘 , 为了防止粘合 , 还要使用隔离剂。

本文讨论胶料自粘性的产生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1 自粘性的产生

      未硫化胶相互接触时 , 界面处相互渗透和扩散 , 这种分子尺度的相互扩散经过一定时间后使两层胶融为一体。 在理想情况下 , 其粘合力可达到胶料自身强度 , 从而保证硫化后产品整体性能的均匀 ,因此可以把自粘视为大分子相互扩散的结果。 当两层胶片贴合时 , 界面处的橡胶大分子链在相互纠缠过程中因热运动而形成空穴 , 会容许其相邻分子链以链段规模挤入空隙之中, 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最终融为一体 , 如图 1 所示。

     对不同胶种而言 , 由于空穴的容积、截面积和每个聚合单位的穴数不同 , 导致自粘力不同。空穴的容积越大 , 穴数越多 , 自粘力水平越高。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空穴容积 , 空穴容积小往往容不下相邻分子的链段 ,在这种情况下 ,穴数再多也不起作用。不同胶种的空穴容积、面积和穴数见表 1 。由表 1 可见 ,

     NR 的空穴容积和单元空穴数都处于绝对优势 , 自粘性最强 ,而 EPDM 最弱。

2 自粘性的影响因素

2. 1 胶种

    橡胶的相对分子质量大 , 对界面相互扩散和渗透都不利 , 自粘效果差 ; 反之则扩散的自由度大 ,对自粘有利。因此 ,为保证良好的自粘性 , 生胶需....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

发表评论
* 内容:
 
上一篇:一文学习橡胶塑炼原理特性方法及影响因素 下一篇:常见影响橡胶混炼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