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操粉末涂装生产线调试及解决方案Ⅲ.针孔
0 引言
针孔是指涂层表面出现极其微小如同针扎一样的麻坑状缺陷。其产生原因是在粉末熔融状态下(150度-180度之间时),涂层与基材之间的气体自内而外冲破漆膜而涂层在进入固化状态时不再发生流平,从而产生针孔。针孔是静电粉末喷涂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它的存在不仅影响产品外观,并且会使内在的产品机械性、耐腐蚀性能大大降低,因为针孔所在处涂层非常薄,有的甚至漏底,所以基材的腐蚀会发生在针孔处逐渐延伸扩大,导致产品使用年限大打折扣,因此产品从根本上减少针孔的产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涂层针孔的产生原因有基材的选择、前处理、涂料的选择、喷粉设备、固化炉以及人员管理问题等多种因素,在现实的工作中,产生以上问题的设备、水源以及人员管理问题本文要做更加细致的推敲和阐述。
。由于产品需求量的增大,两年前工厂重新建立了一条链条长度300米以上的,集前处理、预烘干、自动回收喷涂、固化一体化的全自动生产线,但由于设备厂商没有全面理解对于出口产品质量的概念,在生产线建成后产生了一系列影响产品质量的涂装问题,而无法凭经验解决。由于公司生产需要,本人只得自己搜集大量信息,并做大量对比试验,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去摸索经验,最终解决、预防并保证了产品质量,本文仅为大家针对针孔问题的排查、解决及预防做详细介绍。
1 试验部分
1.1前处理部分
针对工件为无锈铁件、镀锌件、铝材的前处理工艺是:脱脂-水洗-水洗-表调-磷化-水洗-纯水洗,方式是:喷淋。
针孔产生原理:脱脂剂成分及碱度失衡、磷化液酸度失衡、水洗质量及喷头压力不达标。
实际工作问题:
1)脱脂剂检测是否在正常范围
2)磷化液检测是否在正常范围
3)检测水洗槽和喷头是否达标
解决方案:
1)脱脂剂
①至今国内前处理方式多以脱脂、磷化为主,铁工件需要配备除锈环节。在喷涂前面的生产环节,在工件的工序流转过程中,难免工件表面会残留油污,脱脂是去除工件表面残留的油污、颗粒、细小杂物,而脱脂剂是表面活性剂,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泡沫,从槽体大量溢出给生产造成不便,必须要添加消泡剂(聚氧乙烯醚-后文简称聚醚),而在选择消泡剂时要选择聚醚的,液态的不要选择,因为消泡剂里面含有硅油,液态的硅油含量比例高,而硅油落到工件上,后期清洗不当,残留在磷化膜下,在固化过程中会冲开漆膜产生针孔,故而在脱脂剂清洗过程中,多加聚醚的消泡剂和使用液态的消泡剂同样有隐患,一定要严格控制消泡剂的使用量。
②脱脂剂的游离碱、总碱、PH值要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因为达不到标准值油污、杂物会冲洗不干净;超过标准值工件表面会被强碱腐蚀出来”白点”(如图),腐蚀的物质为镀锌层,粘连性很强在后续的水洗过程中是洗不掉的,同样会隐藏在磷化膜和基材中间,在固化过程中产生针孔。
③具体的脱脂剂的游离碱、总碱、PH值相关标准数值和检测如下:
检查脱脂剂的PH值标准在9-12呈碱性,游离碱6-8,总碱度23-28(根据不同材质工件而定),温度20-40度。
脱脂剂检验方法:
游离碱度:用移液管量取10ml脱脂剂,加入到250ml锥型瓶中,再向锥型瓶中加入1-2滴酚酞指示剂,此时溶液呈粉红色,以0.1N的硫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变为无色,消耗的硫酸标准溶液的毫升数即为脱脂剂的游离碱度。
总碱度:用移液管量取10ml脱脂剂,加入到250ml锥型瓶中,再向锥型瓶中加入1-2滴溴酚蓝指示剂,此时溶液呈紫色,以0.1N的硫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变为黄色,此时消耗的硫酸标准溶液的毫升数即为脱脂剂的总碱度。
2)磷化液
①磷化液本身以磷酸、柠檬酸为主要材料,PH值成酸性,要把控好其游离酸、总酸、促进剂,均在标准范围内。磷化液的各项指数没有达标,磷化膜就会稀....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