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塑后材料尺寸的变化研究(下)
当我模塑一个大的POM部件时,我第一次遇到的延长的收缩过程出现了。我模塑接近容差的POM部件的经验来自于生产小齿轮,其直径不超过半英寸。
在起初的制样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一个30件产能的研究,我们生产的样品部件尺寸测量范围从4.038到4,.042英寸。那时,在美国制造业,统计过程控制(SPC)是一个较新的概念,所以,尽管我们运行在容差范围的一端,但是这并没有使我们特别担心什么。我们相当满意,尺寸范围精确,所有的部件符合图纸要求。
部件生产后,我们一直测量90分钟到两小时。部件摸上去达到了室温,基于我们对半结晶材料的经验,我们很满意,一切都很好。第二天,质保人员把我们拉进实验室,让我们看到,昨天生产的一半部件太小而不能符合图纸要求。一眼就能看到,30个部件都继续收缩了,比昨天下午的尺寸小了0.004英寸。再过一天,这些部件又缩了0.001英寸,然后才尘埃落定。后来,我又观察到类似问题,这些出现问题的部件是用PP生产的大部件,甚至是用填充PP生产的大部件。
为了理解所发生的问题,重要的是领会模塑收缩率与与半结晶材料的结晶关系。材料结晶越多,它就收缩越多。最高的结晶度当然是我们所需要的。与无定形材料相比,半结晶材料为我们提供了改进的耐疲劳性和耐磨性,它们通常提供了改进的高温耐蠕变性。但是假如材料模塑时以某种方式阻止了结晶度的提高,这些性能就无法按照理想的水平实现。
结晶的机会存在于熔点以下玻璃....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