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帮助中心
文章分类列表

橡塑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研究进展

知识中心 > 橡胶行业 > 橡塑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研究进展


橡塑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研究进展


摘要:

介绍了橡塑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发展历史。并对其加工设备、生产工业及应用领域进行了论述。介绍了几种具有市场应用前景的新型热塑性弹性体品种,对它们的加工设备、制备工艺、性能特点及市场发展概况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后对它们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评述和展望。

关键词:

橡塑共混;热塑性弹性体;

TPV

研究进展

在橡胶工业领域,橡塑共混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橡塑共混型的热塑性弹性体的发展,已经成为卓越的领头军,世界范围内的系列已经达到20多种,品种达到100多种,销量也在逐步增加,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大、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

1

]

。橡塑共混是将具有一定弹性的橡胶组分与具有热塑性的塑料组分在一定温度下共混,从而使所得共混材料兼具橡胶和塑料的双重特性。橡塑共混已成为当前橡胶工业生产的重要技术内容,而且是当前橡胶工业生产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而橡塑共混制备热塑性弹性体这是当前橡塑共混的研究热点。橡胶组分与塑料组分共混,在橡塑机械共混过程中,让橡胶在高分散状态下硫化。动态硫化共混的出现,极大地促使了橡塑共混型的热塑性弹性体的发展

[2]

。它是一种新型的橡塑共混物。它不但提供了了制备热塑性弹性体的新途径。而且克服了传统的热塑性弹性体耐热性、抗老化性差等缺点。这种共混物具有热塑性和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这种制品在国外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橡塑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发展

橡塑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发展从最初的简单机械共混,再到部分动态硫化共混直到现在的全动态硫化共混。

简单机械共混法主要采用机械共混法将橡胶和塑料进行简单的机械共混制备热塑性弹性体,也被称为热塑性聚烯烃(TPO),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初,以美国Du Pont及Goodrich公司在聚丙烯( PP)中掺入非硫化乙丙橡胶形成简单TPO为标志

[3]

采用这种方法制备的共混物,橡胶没有被硫化且其颗粒尺寸比较大,导致其弹性、力学性能以及耐介质性能等较差。

第二阶段是部分动态硫化制备热塑性弹性体的阶段。所谓动态硫化是指在橡胶与树脂共混的同时,借助交联剂和强烈的机械剪切应力作用进行硫化反应的过程。动态硫化工艺最早是由Gessler 在研究氧化锌部分硫化氯丁橡胶改性PP冲击性能时发现的

[4]

。随后,Fisher

[5-7]

发明了部分硫化三元乙丙橡胶(EPDM)与PP共混制备TPE的专利,其中PP基体中的EPDM被限量的硫化剂动态部分硫化,保留了共混物的热塑性加工性。

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TPOs)的产量近年来有了急剧的增长。这些材料的性能依赖于所使用的弹性体和热塑性塑料的比例以及这两种聚合物分子链之间的混合程度和相容性。近几年来对这些共混物的研究集中于动态硫化过程。动态硫化的定义为:弹性体与热塑性聚合物在热塑性塑料的熔点之上和在高剪切力下,均匀熔融混合过程中的硫化或交联的过程。这样获得的材料被称为热塑性硫化胶(TPVs)。TPV是热塑性弹性体(TPE)的一种,主要由二部分组成,一是塑料,作为连续相,二是橡胶作为分散相。微观呈现海-岛结构,使其同时具有塑料和热固性橡胶的优点。在熔融态下具有可塑性,在常温下具有类似橡胶的高弹性。以连续相存在的塑料使TPV具有优异的加工性能,而分散相的硫化橡胶微粒使TPV具有橡胶特有的高弹性。同时TPV在制造和应用时工艺流程简易,大大缩短加工周期并降低能源消耗。

第三阶段就是动态全硫化制备热塑性弹性体的阶段。Coran在部分动态硫化工艺的基础上,....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

发表评论
* 内容:
 
上一篇:收藏|挥发性有机物的处罚规定及对应条款有哪些? 下一篇:橡塑制品排污许可技术规范开题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