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制品烧边炸边翻遍厚和修边方法
橡胶模压制品烧边
橡胶制品在硫化时在合模线位置产生明显开裂的融合不良的现象,一般把它称为“烧边”,一但出现,往往产生大量的废次品,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下面就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希望对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橡胶的硫化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由于高温的作用,其间会产生大量的挥发份,当橡胶合模硫化时,由于高压的作用,橡胶在一个密闭的开腔内成型反应,硫化产生的挥发份无法外泄而形成一定的压力,随着硫化反应的进行,挥发份越来越多,内压也越来越大,终于冲破密闭的型腔沿合模线外泄,而此时硫化已进行了段时间,表层的椽胶已经硫化失去流动性,因大量挥发份外泄冲击而形成的缺陷无法弥补,留在最终的制品上,造成“烧边”。
以上的分析还只是一种设想,如果是正确的,那么“烧边”这种现象就容易发生在具有下面特点的橡胶制品上:
1、厚壁制品
因为橡胶热传导比较困难,内外层胶料不容易同步硫化,因此,这类制品容易造成制品表层已硫化而内部尚未硫化的烧边条件。
2、低硬度制品
因为这类制品在配方设计时往往加入大量的软化剂,其间会含有更多的低沸点挥发份,在硫化时大量逸岀。与高硬度的胶料相比,更容易岀现“烧边”现象。
3、模具结构设计上容易造成集中排气的制品。例如圆柱、圆筒形状的制品,采用两个半圆组合的分模方式,所有的硫化产生的挥发分都集中从中间分模线位置排出,往往因排气过于集中而造成“烧边”。
生产实跋表明,烧边的橡胶制品往往具有上述特点,如果同时具备,“烧边”出现的机会就更大了。了解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避免。
技术硏发的角度来说,解决问题的更佳方式是预防问题的出现,而不是出现了问题再来想办法解决。
1、生产工艺
从常用的模压,压注和注射三种成形方式来说,对于相同的一种胶料,出现烧边的机会依次递减。尤其是注射方式可以把胶料在注入形腔前就预热到较高的温度,有效缩短了胶料进入形腔后胶料热传递产生硫化反应的过程,特别对于低硬度的厚壁制品,在防止和解决烧边问题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使用压注工艺生产,存在明显的烧边现象,经过多种配方组合都未能有效消除产品的烧边现象,不得不采用低温长时间的硫化工艺,生产效率低,每模产品的硫化时间长达10分钟,后来釆用微波预热的方式加热胶料后再压注,结果有效缩短了硫化时间,烧边现象也减轻,但是这种方法与注射相比仍有缺点:胶料预热后还要经过一段操作时间才能压注进开腔,因为存在焦烧的危险而不能把胶料预热到很高的温度,并且无法控制预热温度,均匀预热胶料,所以仍然无法达到使用注射工艺的效果。
2、配方设计
配方设计是橡胶制品生产的基础,好的配....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