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帮助中心
文章分类列表

橡胶鞋底知识小结

知识中心 > 橡胶行业 > 橡胶鞋底知识小结


橡胶鞋底知识小结


    橡胶鞋底生产流程

橡胶大底及硫化鞋

橡胶大底是所有使用橡胶材料的运动鞋的统称,橡胶的辨别并不是很困难,因为橡胶是软的,有一定的弹性,稍微用手挤压下就材质试试它有无弹性,也用鼻子闻一闻材料,看是不是有橡胶的味道,还可以将橡胶鞋底折叠弯曲,用指甲掐,有反弹的迹象的话一般就是橡胶的材料。

硫化鞋是以橡胶、织物或皮革为帮面,橡胶为底料,用粘贴、模压或注胶等方式加工成型,再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进行硫化,赋予鞋帮、鞋底高强度和高弹性,并使二者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故称硫化鞋。采用硫化工艺的皮鞋又有硫化皮鞋之称。

橡胶鞋检测部分标准

HG/T2017 普通运动鞋

HG/T2016 篮排球运动鞋

HG/T2870 乒乓球运动鞋

HG/T3085 橡塑冷粘鞋

HG/T2018 轻便胶鞋

HG/T2019 黑色雨靴(鞋)

HG/T2020 彩色雨靴(鞋)

HG/T2401 工矿靴

HG/T2182棉胶鞋

HG/T2494 布面童胶鞋

HG/T2495 劳动鞋

橡胶鞋底的制作

1、橡胶制作流程

原料称量—万马力混合—轮台开炼—轮台出片—储存(最少24小时)—大料—配料称重—轮台开炼—轮台出片—裁断—硫化—(发泡底)二次硫化—打粗—裁断—修边—整理—出货。

2、基本配方材料

(1)Rubber(NR和SR). 橡胶(天然橡胶,合成橡胶);

(2)promoting agent. 促化剂;

(3)Curng agent. 硫化剂,也称大桥剂;

(4)Activator. 活性剂;

(5)其他:添加剂(填充剂、加工助剂、保护剂、色料等等)。

3、天然橡胶

(1)成分:80%液体胶,20%固体胶;

(2)特点:

a、粘度很高;

b、比合成橡胶易于加工;

c、撕裂力、拉力、受热性、高弹性好,有较好的结构,但物理性能不够稳定。

(3)种类:生胶3号、标准胶;

(5)产地:产于亚热带、热带雨林地区(马来西亚、泰国、巴西等)。

4、促进剂

(1)类型:D、DM、TS、MBT、M;

(2)作用:

a、缩短硫化时间

b、减少硫化用量

c、促进剂可防硫化、防吐。

5、活性剂

(1)使促进剂发生作用,也叫硫化助剂;

(2)常见的有:ZnO、氧化剂、脂蜡酸。

6、硫化剂

(1)作用:能使橡胶分子进行交联;

(2)常见的有:DCP、硫磺、液体状的231;

(3)DCP一般用于制作透明胶底及浅色胶底;

(4)硫磺一般用于制作深色橡胶底。

7、填充剂

(1)种类

a、增强填充剂:主要有白烟、黑烟、碳酸镁。

b、非增强性填充剂:主要有碳酸钙、橡胶粉末。

(2)作用

a、减少橡胶使用量,降低成本。

b、增强物性,主要是耐磨、硬度、拉力、撕裂力方面。

8、加工助剂

(1)作用:加强混合流程的效率;

(2)主要成分:软化剂、促粘剂。

9、添加剂

(1)色料:分为有机色料和无机色料两种;

(2)延缓剂:使硫化速度减慢,主要有PVI、BC等;

(3)发泡剂:用于橡胶泡底,常用的有ADC、DPT、DD。

10、橡胶底的分类

橡胶底、发泡橡胶底、微发泡底

胶底常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1、吐霜

(1)定义:

烧熟的橡胶表面有擦不掉的粉尘状、雾状的东西

(2)原因:

a、配方中部分化学品超过本身设定用;

b、配方中化学品本身质量差;

c、因未完全硫化,胶底继续产生硫化作用;

d、称量化学品时,精确度不够;

e、混合不均匀;

f、当温度、湿度过高时亦会吐霜。

2、吐雾

1、定义:橡胶底表面颜色改变,并影响胶底本身的亮度;

2、原因:a、臭氧与潮湿、温暖的空气使浅色填充剂发生反应所致;

b、没办法擦掉、用火烧会消失,可过一段时间后会再出现。

3、溢色

(1)定义:

指一种颜色跑到了另一种颜色的材料上。

(2)原因:

a、出片厚度不精确,料多会跑动;

b、硫化时间太长,使其在模具内流动性增大;

c、配方太软,同样使橡胶在模具内流动性增大;

d、模具的隔色沟太浅;

e、入料位置不精确。

4、橡胶未烧熟

(1)定义:

较软,弹性差且易撕破,物性很差。

(2)原因:

a、称重未按标准称;

b、混合时未混合均匀;

c、混炼时所放的架桥剂太少或未放入;

d、硫化时间不够;

e、硫化温度不够。

5、物性达不到要求

(1)定义:

主要表现在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比配方要求的要低

(2)原因:

a、称量不准;

b、混合不均匀;

c、配方用的化学质量品质差;

d、橡胶未熟或过熟;

e、未按标准的流程操作。

6、橡胶底跑色

原因:

a、色料称量不准;

b、色料本身质量差;

c、混合不够充分(时间不到或混合次数不够);

d、碳化的时间、温度不标准。

7、防止混炼胶凝胶的措施

1.

调整配方....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

发表评论
* 内容:
 
上一篇:橡胶从业者需要了解的橡胶名词 下一篇:橡胶的磨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