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机械发展历程(二)密炼机上下辅机
1、密炼机上辅机
密炼机上辅机是为了解决向密炼机加料的自动称量和自动投料而开发。现代化的上辅机系统包括炭黑大储罐、炭黑气力运输系统、炭黑日用贮斗、炭黑自动称量投料系统、油料自动称量投料系统、小粉料自动称量系统及生胶称量投料系统。我国在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之前,全国橡胶企业的密炼机几乎全部采用人工称量人工投料,因此炼胶工段是一个环境卫生、劳动条件十分恶劣的地方,严重影响操作人员身体健康。
据资料记载,1960-1963年期间,北京橡胶工业设计院在上海大中华橡胶厂协助下,曾进行过上辅机的开发,无奈当时技术水平不高,许多技术问题得不到解决而夭折。直到1980年初,北京橡胶院首先完成了炭黑散装贮运和接受装置的开发,并在1983年通过了化工部在苏州橡胶厂组织的技术鉴定,随后又完成了包括使用纸袋包装炭黑、集装袋炭黑和汽车槽车炭黑在内的单管气力输送的两级输送系统,认为技术指标达到了英国CR公司的水平。然而在实际使用中,炭黑单管气力输送系统在输送炭黑的过程中会发生堵塞的现象,虽有振荡器处理料栓,但有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为此研发了双管气力输送系统,双管气力输送系统有一条与炭黑输送管路平行的旁通压缩空气管,每隔一定间距通过单向阀和喷嘴与炭黑输送管路相接。当压送罐中处于流态化与炭黑输送管路相接。当压送罐中处于流态化的炭黑通过炭黑输送管路输往日用储罐时,管道中的炭黑料栓达到一定长度时,料栓前后会形成压力差,旁通管单向阀自动开启,压缩空气通过喷嘴吹入炭黑输送管道,将料栓分割成能顺畅输送的长度,通常为500mm一段。炭黑输送管道的内管为特种橡胶胶管,外管为铝合金保护管。
实际上我国真正开发具有现代水平的上辅机称量投料系统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同时参与开发的有北京橡胶院、桂林橡胶院和青岛化工学院。北京橡胶院虽具有较丰富的开发上辅机系统的经验,产品也通过技术鉴定,但可能仍有不足之处,因此在1994年10月18日北京橡胶院的万向机电新技术公司与瑞士 BUHLER公司签署了合作生产密炼机上辅机的协议,以期提高上辅机的精度和可靠性。桂林橡胶院在1990年成立上辅机开发中心,产品于1995年4月通过了化工部部级鉴定,1996年被国家科委列为国家火炬计划推广项目之一。桂林橡胶院的小料秤于1987年获得广东省科技成果三等奖,汕头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开发的2J40、2J30型双柱塞油料计量泵于1980年获化工部科技成果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但未获推广应用。青岛化工学院的密炼机上辅机是在青岛橡胶二厂提供的进口设备资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机构变动,上辅机转为现今软控股份生产。
青岛化工学院的第一套密炼机上辅....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