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辆涂装质量管理的探讨
随着IRIS(国际铁路行业标准)的换版升级,新的标准ISO/TS 2216:2017轨道交通质量管理体系对特殊过程(产品质量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仅在使用后才能暴露出来的过程)管控提出了新的管理要求,确保特殊过程从策划到执行满足要求。本文以地铁车辆涂装这个特殊过程为切入点,从涂装工艺流程入手,对涂装的质量管理进行重点分析说明,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满足。
1
地铁车辆涂装工艺
地铁车辆涂装工艺是充分发挥涂装材料的性能,获得优质复合涂层,同时利用车辆外观充分展示城市品位。
1.1
工序流程
地铁车辆涂装的工序流程如下:前处理→底漆→腻子→中涂→面漆→分色。
1.2 工序处理
地铁车辆的涂装前处理是用阻燃型清洗剂对车辆表面的油脂、油污、残留杂质物等进行清除,选用的阻燃型清洗剂不能对车体表面造成损伤和腐蚀,清洗完毕后并对其表面进行打磨处理,打磨完毕的车体要求呈现明显的横竖交替打磨纹,使车体表面获得较为均匀的粗糙度,增加车体与底漆涂层的附着力。
底漆采用双组份环氧底漆,高压无气喷涂法“湿碰湿”喷涂两遍,两遍之间闪干时间在20 min以上,最终要求漆膜干膜总厚度在(40~60)µm。底漆的主要作用是确保在车体表面形成良好的保护层,达到防腐蚀的作用,同时增强底漆与车体之间的附着力,附着力最终达到0级要求。
腻子层能提高车体表面平整度,但腻子能对整个涂层的附着力起到很大的破坏作用,因此在保证车身整体平整度的基础上,腻子层越薄越好,最终要求整个腻子层附着力满足0级或1级的要求。为保证腻子层的质量,地铁车辆腻子层需要多次刮涂,确保腻子刮涂后不出现开裂、脱落等情况,同时避免刮涂过厚造成涂层干燥慢的情况,因此采用分层刮涂工艺。首先对焊点和凹陷找补填平,后期分三遍对车辆进行整体刮涂,每遍凃层厚度不能超过0.5 mm,每遍刮涂前必须打磨处理增加附着力。最后腻子找补处理,主要作用在于修补针眼、印痕等不良缺陷,形成光滑的腻子层。刮腻后表面平整度≤0.5 mm/1 m,总厚度不大于1mm。
中涂主要是对车身表面油漆细小的缺陷进行填平,同时确保灰色的腻子层被完全遮盖,提高涂层的丰满度,以确保下一涂层金属漆完美展现。中涂在这个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确保与腻子层和面漆层有良好附着力。增加中涂层能有效阻止太阳光直射到腻子和底漆层,避免造成底层油漆的粉化。双组份聚氨酯中涂漆采用高压无气或空气喷枪进行喷涂,“湿碰湿”2遍,2遍油漆间闪干10 min,最终两层油漆干膜总膜厚(40~60)µm。有的涂装工艺流程为增加丰满度,可根据情况增加再次喷涂一遍中涂漆。
面漆层一般包括金属漆层和清漆层,先采用空气喷枪喷涂金属漆,提高车身的美观度,金属漆“湿碰湿”喷涂两遍,两遍之间闪干10 min,最终干膜总厚度(15~20)µm。清漆能对车体及各个涂层起到保护作用,具有耐候性、耐腐蚀性等优良性能,同时能增强涂层的饱满性和光亮性。清漆是在金属漆喷涂后(10~30)min内进行喷涂,采用“湿碰湿”喷涂2遍,每遍之间闪干10 min,最终清漆干膜总厚度 (40~6....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