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泳过程中干涉现象的发生机理与解决方案
天津市新丽华色材有限责任公司,天津 300383)
摘要:介绍了电泳过程中干涉现象的危害,分析了发生机理,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电泳;干涉现象;腐蚀
0 引言
20世纪80年代起,阴极电泳涂装广泛地应用在汽车整车、零部件的涂装中,虽然电泳涂装生产线的初期投资比较大,但是由于其优越的防腐蚀能力和对内腔、夹缝的全面覆盖,至今尚无替代的更先进的底漆涂装方案,而且在一般工业领域,如家用电器、电动三轮车、自行车、农机、轻工领域也逐渐由传统的喷漆工艺改变成电泳涂装[1]。电泳漆膜在乘用车领域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车身钢板的耐腐蚀性,如果不能保证电泳漆膜的连续性,会引发局部的锈蚀,轻者漆膜脱落,影响美观;重者损毁结构,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在生产线试产的阶段要排查系统性问题,避免出现漆膜异常的现象。电泳过程中如果发生干涉现象,会产生氧气针孔,影响后续涂层的施工平整度,需要增加工序间的人工打磨,从而增加涂装成本,影响生产节拍。针孔露底、中心部位膜厚低会影响被涂物的耐盐雾性,造成被涂物在使用过程中局部提前发生腐蚀现象,进而影响被涂物的使用寿命。
1 背景介绍
现就曾经发生干涉现象的一个典型案例进行介绍与解析。问题发生的生产线属于连续通过式生产线,电泳槽体积120 m3,入槽角度35°,节距5.6 m,节拍28 JPH,原本生产线专门生产面包车,使用材质为普通冷轧钢板,由于产量不足,根据公司战略导入A型轿车进行混线生产。A型车是微型轿车,车长3.2 m,B型车是箱式面包车,车长3.5 m。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在A型车的机盖前缘10 cm的范围内烘干后出现直径为0.3 ~ 0.8 mm、密度不超过50个/100 cm2的凹陷,用30 ~ 40倍光学放大镜显微观察为轻微不露底、分布均匀的孔,发生概率在15%左右,中涂前需要进行人工打磨至局部露底,这样会增加人工成本,局部防腐蚀能力下降。
2 原因分析
A型车的试生产阶段由于投入车辆较少,只进行了两次单独过车以及3台连续过车,以便确认单车膜厚分布以及最高膜厚的变化,因此在新车型导入阶段未见异常。B型车顺利进入爬产阶段,在爬产初期,由于A型车的电泳前维护工作较多,很难形成A、B型车的混线连续生产,乃至在A型车的机盖前缘发现针孔不....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