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阴极电泳涂料二次流痕解决思路
浅谈阴极电泳涂料二次流痕解决思路
边春利1,马秀峰2
摘 要:主要介绍了汽车涂装中阴极电泳涂膜二次流痕的产生机理及常用的解决思路、方案实施、效果验证过程。
关键词:电泳二次流痕;表面张力;毛细作用
0 前 言
汽车涂装车身电泳的工艺流程一般为:电泳─UF喷洗─UF循环喷洗─UF浸洗─新鲜UF喷洗─循环DI水浸洗─新鲜DI水喷洗─沥水─烘烤。其中,UF即用半透膜强制过滤槽液(Ultra Filtration)。从UF装置中析出的透明液是UF液,UF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另外还有水溶性溶剂、水溶性低分子树脂、中和剂、Na、Pb等离子。DI即去离子水(Deionized Water),是利用RO反渗透+混床原理除去水中99%以上的杂质和各种阴、阳离子,使水质达到一定的纯度。
电泳涂膜二次流痕是生产中常见的涂膜弊病之一,其现象为通常电泳涂膜烘干过程中发生于车身的钣金搭接夹缝结构处,在电泳、后冲洗、沥水进入烤房前湿电泳涂膜表面正常,但经烘烤后流出形成流痕并污染在车身外观面时(见图1),之所以称其为二次流痕,其特点是一旦发生,频次就很高接近100%。当二次流痕出现在总装后的外露面时,就会影响下道工序中涂涂层的成膜质量,为了消除其不良影响,一般会对电泳涂层缺陷进行打磨处理。但打磨工序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影响生产节拍和车间洁净度,增加砂纸等辅料成本,而且经过打磨部位的电泳涂层变薄破坏了电泳涂层的完整性,降低涂层的防腐性能。
图1 二次流痕照片
1 电泳二次流痕的发生机理
电泳及后冲洗过程中,在车身的一些钣金搭接夹缝结构处,当钣金的间隙处于一定范围时,由于电泳液的表面张力产生的毛细作用,使沥液效果不佳,致使部分电泳涂料能够克服重力留存于钣金搭接的缝隙中,当进入烤房随着车体温度的上升,缝隙中的电泳涂料的温度也随之上升,由于电泳涂料的表面张力随温度的上升而降低,当表面张力不能克服重力时就会流出....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