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流平剂的原理作用及总结
更新提醒:周一到周五晚上8点准时更新
本文字数:共6187字
获取“流平剂”相关资料:
一、何为流平剂?
1、流平剂
流平剂是表面活性剂,它能降低涂料的表面张力,使得涂料容易流平,得到平整的涂膜。氨酯体系的流平剂可以是有机硅聚合物,也有丙烯酸酯聚合物等类型。
流平剂是粉末涂料中最重要的助剂品种之一。在粉末涂料配方中,对于要求得到平整光滑的涂膜外观时,无论是高光、有光、半光、亚光还是无光粉末涂料,都必须添加流平剂。
流平剂的作用是粉末涂料熔融流平时,在熔融涂料表面形成极薄的单分子层,以提供均匀的表面张力,同时也是使粉末涂料与被涂物(工件)之间具有良好的润湿性,从而克服涂膜表面由于局部表面张力不均匀而形成针孔、缩孔等弊病的作用。另外,流平剂有利于改进涂膜的流平性,减少涂膜的橘纹,有利于颜料和填料的分散,有利于成膜过程中的脱气。
2、分类
流平剂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通过调整漆膜粘度和流平时间来起作用的,这类流平剂大多是一些高沸点的有机溶剂或其混合物,如异佛尔酮、二丙酮醇、Solvesso150等;另一种是通过调整漆膜表面性质来起作用的,一般人们所说的流平剂大多是指这一类流平剂。
这类流平剂通过有限的相容性迁移至漆膜表面,影响漆膜界面张力等表面性质,使漆膜获得良好的流平。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这类流平剂主要有三大类:丙烯酸类、有机硅类和氟碳化合物类。
3、主要作用
涂料的主要功能是装饰和防护,如果出现流动和流平缺陷,不仅影响外观,同时也有损防护功能。如形成缩孔造成漆膜厚度不够、形成针孔会导致漆膜的不连续性,这些都会降低漆膜的防护性。涂料在施工和成膜过程中,会发生一些物理、化学变化,这些变化及涂料本身的性质,将显著影响涂料的流动和流平。
涂料施工后,会出现新的界面,一般情况下为涂料与底材之间的液/固界面和涂料与空气之间的液/气界面。如果涂料与底材之间的液/固界面的界面张力高于底材的临界表面张力,涂料就无法在底材上铺展,自然就会产生鱼眼、缩孔等流平缺陷。
漆膜干燥过程中溶剂的挥发会导致在漆膜表面与内部之间产生温度、密度和表面张力差,这些差异进而导致产生漆膜内部的湍流运动,形成所谓Benard旋涡。Benard旋涡会导致产生桔皮;在含不止一种颜料的体系,如果颜料粒子的运动性存在一定差异,Benard旋涡还很可能导致浮色和发花,垂直面施工会导致丝纹。
漆膜的干燥过程中有时会产生一些不溶性的胶粒,不溶性胶粒的产生会导致形成表面张力梯度,在漆膜中经常导致缩孔的产生。例如,在交联固化型体系中,配方含有不止一种树脂,在漆膜的干燥过程中,随着溶剂的挥发,溶解性较差的树脂就可能形成不溶性胶粒。另外,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配方中,如果表面活性剂与体系不相容,或在干燥过程中随着溶剂的挥发,其浓度发生变化导致溶解性发生变化,形成不相容的液滴,也会形成表面张力差。这些都可能会导致缩孔的产生。
涂料在施工和成膜过程中,如果存在外界的污染物,也可能会导致缩孔、鱼眼等流平缺陷。这些污染物通常是来自空气、施工工具和底材的油污、尘埃、漆雾、水汽等。
涂料本身的性质,如施工粘度、干燥时间等,也会对漆膜的最终流平产生显著影响。过高的施工粘度和过短的干燥时间,通常会产生流平不良的表面。
因此,必须通过添加流平剂,通过对涂料在施工和成膜过程中发生一些变化及涂料性质进行调整,帮助涂料获得一个良好的流平。
二、流平剂的流平原理及作用机理
1、流平剂定义
流平剂是一种常用的涂料助剂,它能促使涂料在干燥成膜过程中形成一个平整、光滑、均匀的涂膜,不同种类的涂料所适用的流平剂不同。
2、流平的作用原理(迁移机理)
作为流平剂,一般需要满足以下两点:
①与体系具有一定的相溶性。
②表面张力需低于体系。
这两点都影响着流平剂的迁移,只有流平剂自发迁移到漆膜的表面,才能称为发生流平作用。迁移原理在其他的助剂迁移方面也同样适用。
迁移原理
流平剂的迁移取向遵循物理学中的“能量最低原理”,即从能量高的地方自发流向能量低的地方。当涂料涂布到底材表面以后,形成两个界面,分别是“底材-漆膜界面”和“漆膜-空气界面”。
因此,体系总能量=(底材表面张力-漆膜表面张力)+(漆膜表面张力-空气表面张力)。
当体系中加入流平剂以后,假如流平剂迁移到“漆膜-空气界面”,那么,体系总能量=(底材表面张力-漆....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