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水性色漆针孔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1 引言
针孔是涂料在涂装后由于稀释剂急剧的挥发,使漆液来不及补充,而产生针孔状小孔或象皮革毛孔一样的现象。汽车车身在涂装过程中,面漆针孔很难控制,特别是水性色漆和水性中涂漆,由于主要溶剂和稀释剂是水,产生针孔的机会较多。不仅影响漆膜的外观质量,还影响漆膜物理化学性能,那么这种针孔怎么在涂装过程中消除呢?下面笔者就根据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谈谈水性色漆在施工过程中针孔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2 针孔产生的因素
2.1预烘干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水性漆在高温烘烤之前,或水性色漆在喷涂清漆之前,必须进行预烘烤,预烘干温度控制在(60~80)℃,烘干(4~6)分钟,使其水份含量挥发至<10%,如果没有预烘干这道工序,漆膜中90%的水分不能挥发出来,在(140~150)℃高温烘干过程中,漆膜中的大量水分在较短时间挥发出来,水分在挥发过程中,就会冲透漆膜而形成小孔,这种象针大小的孔,是在漆膜固化过程中产生,孔周围的漆随着稀释剂和溶剂的减少无法流动补充,漆膜干燥以后自然形成小孔,这就是针孔的形成过程,所有预烘干温度对漆膜的针孔影响很大,预烘干温度越低,就会产生大量的针孔,破坏漆膜的完整性,如果预烘干温度过高不仅浪费能源,而且流平效果较差,会影响漆膜的外观,一般预烘干温度控制在70℃为宜。同样道理,如果预烘干时间短,漆膜中的稀释剂90%的水分不能挥发出来的话,就会产生大量的针孔,一般预烘干时间掌握在5分钟左右。
2.2漆膜厚度的影响
车身在喷涂过程中,由于喷涂距离、出漆量、走枪速度的不同或操作技能的问题,对漆膜的厚度影响很大,有....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