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静电粉末喷涂的粉末节约方法
探讨静电粉末喷涂的粉末节约方法
林孝明
摘要:
喷粉工艺也称粉末涂装,是近几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涂装工艺。对于喷粉工艺,无疑粉末节约是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本文探讨粉末节约的五个方面,即:膜厚控制、一次性成品率、型材上粉率、回收粉管理及挂料方式。
关键词:
喷粉;粉末节约;膜厚控制;回收粉
0 前言
静电喷粉简言之是以高压发生器供给高电压,粉末捕获电荷成为带电粉末,在气流和电场作用下飞向预先接地的型材,吸附在型材表面,经固化炉烘烤固化形成固态膜层。从静电喷粉的原理中不难看出喷粉工艺首先与电压有关,因为电压左右着电场的强弱,从而影响上粉率;与连接型材的工件有关,工件的质地影响型材的导电性能,从而影响着上粉率;还与设备、环境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喷粉工艺的认识理解和掌控到了一定的程度,我们自然会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成本控制上,而粉末单耗的掌控就显得颇为重要。同样,粉末的使用量与影响着喷粉工艺的几大因素密不可分。即:电压、工件、设备、环境及方法等。将这些影响粉末单耗的因素细化再分类可总结为:膜厚控制、一次性成品率、型材上粉率、回收粉管理及挂料方式等五大类。
1 膜厚控制
粉末节约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膜厚控制,膜厚的高低直接反映粉末耗用的多少。膜厚过低会泛底,过高则会导致表面桔皮。如果详细划分膜厚控制范围,根据粉末特性而言,可从砂纹粉和光粉加以区别,一般新粉粉末平均粒径为37μm~43μm,砂纹粉粒径相对较大,粉末对型材覆盖率高,因此膜厚控制可以取下限,最大限度的节省粉末用量;而光粉粒径小,粉末对型材覆盖率低,应尽量喷厚一点,避免泛底,尤其是白色光粉透明度高,膜厚如果不够很容易泛底发青,所以光粉应取上限或中上限。
理想的膜厚控制范围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期望,说来容易但是做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为达到这个目标,车间管理人员须重点关注,同时技术人员也要持续督导,并实时监控,要求一线生产员工按工艺操作,通过对各种型号的粉末、型材的喷粉工艺的经验积累,不断总结,才能使得技术成熟最终达到....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