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帮助中心
文章分类列表

自动静电喷涂工艺部分简述

知识中心 > 粉末涂料 > 自动静电喷涂工艺部分简述


自动静电喷涂工艺部分简述


1

引言

高速旋杯自动静电喷涂技术,因其特点显著:膜厚、颜色均匀,质量稳定;涂着效率可达90%以上;节能降耗保护环境;迅速有效的实现颜色切换和涂料管路清洗,生产效率高;能雾化喷涂高粘度、高固体份油漆等,逐步被广泛应用于油漆车身的内、外表面喷涂施工。

依托技术的更新换代,高转速旋杯自动静电喷涂技术逐步由往复机发展成为6轴或7轴系机器人,灵活性更大,喷涂油漆外观更优,已经在国内大多数涂装线装备。本文介绍的是自动静电喷涂的工艺部分,通过本文使从业人员得到初步的认知。

2

油漆外观在施工中的重点

为能够获取良好的油漆外观,生产过程中需重点关注喷涂参数设定、雾化效果判断、涂料性能的掌握以及根据漆膜状态的及时调整等四个方面:

喷涂参数:主要考虑因素有喷涂工艺(溶剂型、水性、粉末型)、喷(旋)杯结构、涂料吐出量、成形空气吐出量、旋杯转速、喷涂距离、静电高压等。

雾化效果:主要影响因素有漆粒大小、速度、运行轨迹、漆粒喷出时的停留时间、雾化扇面的控制。

涂料的物料性能:包括漆料的粘度、固体份、溶剂类型数量、密度、表面张力、基料体系等。

喷涂效果:湿膜状态中的干湿性、流平性、膜厚、色彩色调、目视外观等。

通过上述四点可以实现获得良好的油漆外观。

3

静电喷涂工艺的四步

3.1

漆液机械雾化

1)雾化工艺,包括雾化、旋转式雾化装置、雾化原理3个部分

雾化:旨在扩大液体所能覆盖的表面积,属于物理作用方面的操作,效果的评定主要取决于雾化后油漆覆盖面积的大小与涂着质量。雾化实际并非使涂料雾化成涂料离子,而是雾化成较小的涂料体;就像实际中的天气“雾”一样,是由小水滴组成的,不是水分子更不是水离子。雾化粒径大小是漆膜流平的重要因素,雾化粒径小,漆膜平滑性好。转速大,漆雾密度趋小,溶剂挥发加快,要酌情添加高沸点溶剂。溶剂性漆,中涂漆转速,一般控制30000-45000 r / min;与底色漆转速一般控制在35000-55000 r/ min;清漆转速,一般控制在35000-55000 r / min。

旋转式雾化装置:涂料首先被运送至喷杯内壁,然后借助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将涂料传输至喷口位置,雾化过程仅仅是通过机械作用力(离心力、空气动力)来实现的。

雾化原理:喷杯在高速旋转下,进行漆滴雾化、线状分解、多片式雾化(片层状、涡流状)的离解机制,实现涂料的雾化;当喷杯旋转大于20000 r/min时,漆粒不会有衰变现象出现;对涂料进行线状雾化的过程中,会在喷杯喷口处形成许多液态的线状物质,液态物质通过线状分解或是喷射漆流的分解作用重新形成漆粒,形成的小漆粒通过会聚形成大的漆滴;在喷杯转速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一般的线状雾化转化为片层状或涡轮状多片式雾化,多片式雾化处理之后的漆粒不会衰变,分布范围比线状雾化后的漆粒分布范围宽。

3.2

静电加压使漆粒带电与静电雾化

3.2.1

加压机制

旋杯或极针接负极,被涂件接正极,加电压后在旋杯(或极针)与被涂件之间形成静电场,当电压足够高时(一般旋转式喷杯高压上限为 100 KV),旋杯(或极针)附近区域的空气产生强烈电晕放电,并使静电场形成气体电离区域。被雾化涂料在旋杯边缘或极针处接触带电,带电的漆滴经过气体电离区时再次带电,同时被分裂成更细小的带电液滴,并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正极的被涂件移动,最终涂覆在被涂件面上。

如果静电压过高或喷涂距离过小,旋杯(或极针)与被涂件之间的空气全部被击穿,此时会发生火花放电,将引起喷涂设备、有机溶剂燃烧、爆炸的不安全状态。

3.2.2

加压形式

直接加压:即加压的电极即为旋杯的折角;

间接加压:即加压的电极呈环状围绕在喷杯杯体外侧;

原理区别:间接加压和直接加压原理不同,对漆粒进行外部间接加压和对漆粒雾化处理,这两个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明显划分;对漆料进行外部加压的过程中,会在外部加压电极之间形成电离区,基于离子的运动性,它会和同性接地基质之间产生相互排斥作用,而和异性接地基质(车身)相互吸引,这样就形成了一股离子流,一些细小物质由于其本身体积小、质量轻,因而会精确的沿着电力线移动。

步骤区别:“涂料雾化”和“高压” 这两个步骤实施的先后次序有所不同;....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

发表评论
* 内容:
 
上一篇:静电枪喷涂常见故障及原因分析 下一篇:静电喷涂在轨道车辆上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