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改粉在行动】——汽车塑料件粉末涂装
摘要:
根据汽车塑料件材料与热固性塑粉红外光谱性能分析,研究了塑料基材与粉末涂层之间红外光谱关系,应用红外辐射传热学原理,通过红外波长吸收与发射能量匹配关系,可以提高传热效率。塑料基材与塑粉之间界面通过一种导电交联剂的耦合,可以实现汽车塑料件的粉末涂装。用汽车车轮ABS与PA塑料件进行粉末涂装试验,证明该方法工艺简单,可靠。采用10道粉末涂装工序可以替代目前普通汽车塑料件的16道工序,原涂层烘干固化单个工序从原来30~40min技术要求,缩短至6~8min,涂装过程中无废水废气排放,是一种节能环保的新技术。
0 轿车塑料件应用概况
塑料件在汽车上的普遍应用对汽车工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减轻汽车的质量,节省能源,使汽车装饰美观舒适,在大气中耐蚀,延寿,耐汽油,易于加工成型,降低生产成本等。据相关资料统计,以现代轿车用材为例,按照质量来换算,钢材占汽车自重的55%~60%,铸铁占5%~12%,有色金属占6%~10%,塑料占8%~12%,玻璃占3%,其他占6%~12%。随着汽车力求轻量化,近几年汽车塑料用量随之增长,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占总质量的20%,轿车上使用的塑料部件见图1。
1 汽车塑料件涂装工艺现状
汽车塑料件涂层的构成为“底漆+色漆+罩光清漆”三层体系,其涂装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前处理(除油、除脱模剂、清洗等);2)吹擦净;3)火焰处理;4)静电除尘;5)喷涂塑料底漆;6)流平;7)干燥;8)底漆打磨;9)吹擦净;10)溶剂擦拭;11)静电除尘;12)喷色漆;13)喷水罩光漆;14)流平;15)烘干(80℃x30~45min);16)面漆装饰;17)检验。
三层涂层体系漆膜总厚度60~75μm,涂装工艺过程中,要求车间无尘,溶剂型油漆喷涂与烘干有大量的有机废气(VOCs)需净化处理,部分塑料脱脂之后为提髙涂层的附着力,还需活化处理(例如ABS塑料脱脂后,用铬酸和硫酸处理,工艺:铬酸420g/L,硫酸190ml/L,时间4~12min,温度60~70℃,然后用水洗干净,干燥),要求六价铬等废水的处理。
由于汽车塑料件是绝缘体,容易因带静电而吸附纤维和粉尘等影响漆膜外观,不同塑料件介电常数不同而带不同的电荷,比如PP和PE的介电常数小(见表1),极易带负电荷,而PVC和PA极易带正电荷。一般采用吹离子风的方法消除静电,离子风主要有高压离子和压缩空气注册,离子风中有正负离子,利用异种电荷相吸的原理中和塑料件所带的静电清除粉尘。
塑料件粉末涂装的问题:
粉末涂料利用率可达99%,无三废排放等技术特点,具有明显的环保和节能优势,可以极大地降低汽车塑料件的涂装成本。由于普通的粉末涂料烘干固化工艺要求180~200℃/20min,而塑料件基材最高使用温度均应小于120℃,否则工件出现变形。同理汽车塑料件是绝缘体,粉末静电涂装需要表面能静电吸附粉末涂料,这就给普通塑料件静电粉末涂装带来一定的困难,这也是技术实施的关键。
2 技术原理
2.1 红外辐射加热技术原理
红外(Infrared,IR)光传播是电磁波过程,波长大于可见光的一段波长的光,有明显的热效应。红外光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三个波段。我们可以应用红外光谱仪测出物体的红外吸收波长,通常指的红外光谱仪主要指中红外光谱仪,波长范围为2.5~25μm,波数为400~4000cm
-1
,近红外光谱仪(NIR)波长在0.78~2.5μm,波数在4000~13000cm
-1
,塑料件粉末涂层固化光化学原理,波长和波数互为倒数。因此我们可以获取物体的波数即可知道物体的红外吸收波长。
由于红外加热技术是电磁波,涂层固化属光化学范畴,光化学是研究光(从紫外到红外)的化学效应的化学分支学科。光化学反应指由于吸收紫外、可见或红外光后引起的化学反应。经典光化学反应限于紫外可见光源的反应体系,自从红外激光器成为一种可实现多光子吸收的新光源后,红外光化学也成为光化学的一部分。光化学的研究体系包括气液固三相。若将光化学进一步分类为热化学(红外加热)与紫外/可见光化学,其性能见表2。
2.2 光化学的能量原理
在涉及光与物质通过相互作用而发生能量转移的场合,光的微粒性更加突出,因此给定频率的光的能量是量子化的,通常称为光子。
光子的能量和光的频率关系(爱因斯坦Einstein方程或光化学第二定律)
E=N
n
hv=N
0
hc/λ或λ=1.196x10
-5
/E=1.196x10
5
/λ
式中:E为光子....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