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学会的历史和阻燃学科的发展
阻燃学会的历史和阻燃学科的发展
阻燃学会的历史和阻燃学科的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迫切需求生活在和谐安定的环境里。因此,消防安全首当其冲,而阻燃材料的配备乃是防患于未然的必要措施。
近十年来,我国阻燃学科的迅猛发展,得益于国家有关政策的保障和支持,也受惠于早期阻燃领域里各位前辈的科研成果和对后续人才的培养。
中国阻燃行业的发展,要追溯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当时社会的迅猛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新阻燃技术、新阻燃剂和许多新阻燃材料逐渐进入我国,在我国化工行业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同时期,我国已开展含有自主产权的阻燃剂试制,阻燃材料和防火材料的生产,获得较大成绩。
当时已能生产:十溴二苯醚、六溴环十二烷、四溴双酚-A、八溴醚,TBC等等溴类阻燃剂,合成法生产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硼酸锌等等无机阻燃剂,早期的TCEP、TPP、红磷、APP等等含磷阻燃剂,各种防火涂料,阻燃纺织品,阻燃电线电缆,阻燃木制品,氧化锑等等大部分至今还在使用的阻燃剂和阻燃材料。
(一)八十年代初期
当时开展阻燃、防火技术研究比较活跃的单位及人个人有:
高等院校:河北大学薛恩钰、田春明;河北工业学院葛世成;山东纺织工学院(现青岛大学)罗绍继;东北林业大学骆介禹;上海华东纺织工学(现东华大学)院眭伟民、黄象安;北京理工大学陈体淞、周政懋。
研究单位:公安部消防局吴启鸿;中国铁科院刘绍松、成诞人;上海电缆研究所徐应麟、张尔梅;上海无机化工研究所杨汉定;南京化工研究所蒋幼生、王永强;中国林科院刘燕吉;浙江化工研究院倪家生、蔡佩伦;安徽化工研究院刘汉虎;天津消防科研所胡西芳;天津合成材料研究所闫贺华、张怀礼、张惠桐;四川消防科研所伊国民、钟川人、赵宗治、袁凤林、邵如根;广州消防科研所黄宗泰;番禺消防科冯德富;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朱杏媛;上海纺织科学院陈丹鹰、张德仁;上海核工业研究所马以正;山东纺科所郑植艺;北京化纤研究所高景晨;上海消防科研所王元宏;沈阳电缆厂旷天申;锡矿山矿务局陈习易和连云港海水化工研究所李克明等等许多阻燃界的前辈。
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以河北工业学院葛世成教授为首的阻燃剂生产协作组,逐步开展了阻燃技术交流并形成协作联络网。
(二)阻燃学会的成立
八十年代初期,北京理工大学陈体淞、周政懋科研小组接受国防科工委和国家海洋局装备司的二个重要防火项目,并顺利完成。当时国家海洋局建议应成立阻燃学会,以保证我国阻燃行业的健康发展。
于是,由北京理工大学周政懋和河北工业学院葛世成开始协调联系,在原阻燃剂协作组的基础上,筹备成立阻燃学会。经过多次协商,在中国兵工学会之下设立中国兵工学会阻燃专业委员会。
经各方面的努力,中国兵工学会阻燃专业委员会於1987年7月在青岛隆重成立。
由于学会挂靠在北京理工大学,因此,推选北京理工大学于永忠担当第一届学会主任委员,周政懋为秘书长,河北大学薛恩钰为名誉主任委员,河北工业学院葛世成为副主任委员,推荐安徽化工院刘汉虎,四川消防所钟川人,天津合成材料所阎贺华,天津消防所胡西芳,连云港海水化工所李克明等组成学会委员会。
学会第一届主任委员于永忠教授
同时,学会在青岛召开了第一届学术年会。
学会的成立和第一届学术年会的召开,北理工于永忠教授、曾敏修教授的加入,壮大了阻燃学术队伍,他们二位也各自增添了阻燃科研和教学任务。
最欣慰的是当时部分中青年学者的加入,增强了阻燃科技的新生力量,他们是:当时在山东纺织工学院工作的王玉忠、夏延致;南京化工研究院牛正发;安徽化工院赵小虎;天津消防所胡胜利;公安部消防局科研处高伟;四川消防所李凤;浙江化工研究院何萍等等。
次年又在成都召开了第二届国内学术年会,并积极筹备1989年11月的第一届北京国际阻燃剂和阻燃材料学术研讨会。
(三)中国阻燃学会和第一届北京国际阻燃剂和阻燃材料学术研讨会
当时阻燃专委会归中国兵工学会领导,在筹备的过程中,因改革开放不久,“兵工”二字对外联络有些敏感,遇到了一些阻力。
为开展与国外的学术交流方便,于1988年由中国兵工学会上报中国科协,建议中国兵工学会阻燃专委会对外宣称中国阻燃学会。
当年就获得中国科协批准【中国科协(1988)科协发学字509号文件】,中国兵工学会阻....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