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阻型酰胺扩链剂
用酰基化方法对二胺扩链剂间苯二胺进行了改性以解决聚脲反应高活性存在的问题。实验以间苯二胺为原料,在冰乙酸和磷酸条件下一步合成新型位阻型酰胺扩链剂二乙酰间苯二胺。
并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确定了位阻型酰胺扩链剂的化学结构。用改性前后的不同扩链剂与端氨基聚醚和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通过二步溶液法合成聚脲,考察扩链剂酰基化改性对聚脲性能的影响。
当用位阻型酰胺扩链剂代替原扩链剂合成聚脲时,其凝胶时间大大延长(从13s延长至1min5s),且显示出较高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由30.4MPa 和13.9%增加到35.7MPa和21.1%)。
研究首先合成HTPB基的线性PU(已扩链),然后向其溶液中加入MMA和引发剂,最终得到IPN膜,并考察其对醇-水溶液的分离性能。
与制备IPN不同,Lin等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以马来酸酐为交联剂,制备了聚乙二醇(PEG)和PU共混膜用于汽油脱硫。结果表明,由于两种聚合物间的协同作用,PEG的结晶态被打破,共混膜综合了两种高分子材料的优点,取得了比文献报道值更好的脱硫性能。
其富硫因子可达4.03,同时渗透通量为2.5 kg/(m2·h)....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