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帮助中心
文章分类列表

你所不了解的,抗氧剂发展史

知识中心 > 通用材料 > 你所不了解的,抗氧剂发展史


你所不了解的,抗氧剂发展史


大家知道全世界聚烯烃行业的突飞猛进,是与添加剂尤其是抗氧化剂的跟进发展分不开的。1958年瑞士的汽巴公司申请了全世界第一份抗氧剂1010发明使用。六十年代初,在瑞士巴塞尔建立了全球第一套抗氧剂1010生产装置,为全球聚烯烃,尤其是聚丙烯的快速发展和性能提高,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曾与英国合作,在兰化公司建立了全国第一套年3000吨裂解沙子炉聚丙烯生产装置。抗氧剂1010是必备的添加剂。化学工业部把1010的研制任务下达到当时的北京市化工研究所。 

下面开始介绍中国抗氧化剂发展的历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66

1978

主要是解决抗氧剂的有无问题。

首先要在实验室研制出抗氧剂1010的小试样品。最初确定的工艺路线分为五大步骤,研究工作进展的十分缓慢。差不多用了二年多时间,直到1969年春才拿出几百克的抗氧剂1010小试样品。采用了苯酚烷基化技术,启动了国内生产26酚,24酚的新开端,同时又改进了剧毒的丙烯腈老工艺,釆用先进的26酚与丙烯酸甲酯加成路线。使国内抗氧剂1010的合成工艺路线与汽巴公司同步。

1970年在技术组长徐瑞林,张民生的带领下,北京化工三厂建成了一套年产十吨抗氧剂1010的中试装置,拿出了数吨的1010产品。1971年,通过了北京市化工局科技处组织的中试成果鉴定。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北京化工三厂科研车间研制开发的1010生产工艺路线成熟可靠,产品质量合格稳定,建议投入工业化大生产。

化工三厂成立了年产200吨抗氧剂1010工业化装置的筹备小组,其间几经波折,直到1979年五月装置建成,同年10月首批国产抗氧剂产品成功出厂,送往燕山石化厂试用。为了纪念这个日子,国产抗氧剂产品被命名为KY7910。KY是抗氧的汉语拼音字头,7910就是79年10月。

第二阶段,

1979

1989

解决国内首套百吨级抗氧剂生产装置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正常化问题。

抗氧剂1010首先要过的是工业化产品的质量关。上世纪70年代瑞士汽巴-嘉吉公司的1010产品主要质量标准是:产品外观:白色粉末,熔点:119-121℃。

七十年代后期他们加入了产品透光率这一项新的质量要求即:425nm≥90%,500nm≥95%,国内聚烯烃企业纷纷要求国产的抗氧剂产品在质量上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1980年国产抗氧剂1010的透光率仅在70%左右,差距之大可想而知。当时国家大力推广学习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TQC)经验,在1981年,国产的抗氧剂1010产品质量达到了汽巴-嘉吉公司的新标准。

第二关是装置生产正常化。由于当时国内提供的苯酚,异丁烯,丙烯酸甲酯等主要原料质量不稳定,比如说苯酚,异丁烯含水量高,致使烷基化反应转化率低,有时甚至不能反应,丙烯酸甲酯含....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

发表评论
* 内容:
 
上一篇:低粘度二甲基硅油都有哪些应用? 下一篇:使用过抗氧剂的产品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