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氯乙烯(PVC)增塑剂抽出和迁移
本文介绍聚氯乙烯(PVC)增塑剂抽出和迁移的危害性和基本原理,重点介绍了影响聚氯乙烯(PVC)增塑剂抽出和迁移的主要因素,如:增塑剂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环境温度、增塑剂含量、介质和时间。
各种能有效抑制聚氯乙烯(PVC)增塑剂抽出和迁移问题的解决办法及研究成果,主要为添加聚酯增塑剂、添加纳米粒子、使用离子液体、表面改性、表面交联、表面喷涂防护涂层等。
软质聚氯乙烯(PVC)制品中含有一定的增塑剂组份,这些增塑剂在制品的二次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迁移、抽出和挥发。
增塑剂损失不仅会导致PVC制品性能下降,而且还会造成制品表面以及接触物的污染,更为严重的是会给环境及人体健康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增塑剂迁移和抽出问题成为制约软质PVC制品广泛应用的一大障碍。
增塑剂迁移和抽出的不良后果。PVC中增塑剂迁移和抽出严重时会使制品发生较大变化,引起制品软化、发粘,甚至表面破裂,析出物往往会造成制品污染,还会影响制品的二 次加工。
比如,PVC防水卷材中增塑剂分子发生迁移,失去增塑剂后的PVC会发生收缩、变硬等现象,从而可能导致防水功能失效。
()物理化学性质
外 观:透明无色液体
沸 点:400℃
密 度:0.984
熔 点:30-34℃
闪 光 点:238℃
折 射 率:1.489-1.491
闪点 ℃ 210
水分 % ≤ 0.03
酸值≤mgKOH/g 0.1
折光率 ≥(20℃) 1.4900
色度 ≤....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