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磷酸酯在聚氯乙烯(PVC)中的应用
聚氯乙烯(PVC)是通用型树脂,其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有悬浮法、乳液法、微悬浮法和本体法。其中以悬浮法为主,约占75% 。PVC微观形态为线性分子无定形结构,外观呈白色粉末状,一般粒度为40目,平均分子量在3~10万之间。PVC受热后,65- 85℃开始软化,高于100℃时,即伴随着脱氯化氢反应,在PVC加工温度下(170℃左右)降解速度加快,除了脱氯化氢之外,还发生变色和大分子交联。因此,PVC树脂中必须添加稳定剂及其他助剂,才能制得所需的各种产品。
1 亚磷酸酯的作用
亚磷酸酯属于辅助抗氧剂,在抗氧剂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它除了具有杰出的分解氢过氧化物的能力(这是受阻酚主抗氧剂所不能的),同时还有良好的色泽保护能力,能将受阻酚抗氧剂被氧化后的染色基团漂浅。此外,它还能够提高聚合物的加工温度,与光稳定剂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在PVC配方中一般认为亚磷酸酯主要起鳌合剂作用,它单独使用时无明显的稳定效果,但同金属皂并用后,能络合金属氯化物,改善耐热性和耐候性,保持透明性。它还能和有机锡、环氧化合物并用而显示协同效应。它可以减少主稳定剂的用量,特别是价格昂贵的有机锡稳定剂的用量。
有机亚磷酸酯广泛用于液体复合稳定剂中,约占总量的10%~30%,在PVC制品的配方中,特别是透明制品中有着较广泛的应用,用量一般在0. 3~1.0phr。
2 亚磷酸酯稳定PVC的各种方式及机理
PVC热降解脱氯化氢主要有自由基机理、离子机理和单分子机理等几种解释。目前普遍接受的是自由基链式反应机理。按此机理,PVC中存在的双键、支化点、残存引发剂端基、含氧结构等,经热或光活化产生自由基,在自由基引发下,PVC发生链式反应脱氯化氢而降解。PVC脱氯化氢形成双键,由于烯丙基的活性,该反应不断进行,继续形成共扼双键,成为多烯结构而引起PV....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