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钛白粉要分这么多规格 (下)
为什么钛白粉要分这么多规格? 上篇给大家分享钛白粉颜料的光学理论,这次我们一起看看钛白粉颜料的光学特性和应用及选择。
光 学 特 性
选择商用二氧化钛品级时,必须考虑的有遮盖能力、着色强度,色相和光泽等基本特性,分别叙述如下。
1、遮盖力和着色强度
油漆的遮盖能力可以定义为其遮盖背景对比颜色的能力。遮盖效应主要是由于二氧化钛导致的散射,或由于有色物质的存在而引起的吸收或这两种原因以使入射光强度减退时,就出现遮盖现象。图12表示完全和不完全的遮盖。
着色强度也是严格测定二氧化钛在油漆中散射光效率的一种方法,只要白色或有色颜料不发生絮凝作用,着色强度总是与覆盖能力相平行的。当白色油漆用绿色、蓝色或黑色颜料着色到反射率大约50%成6O%时,着色强度就表示二氧化钛的光散作用,相对于有色颜料的光吸收能力。当二氧化钛或有色颜料都不发生絮凝作用时,有最大覆盖能力的二氧化钛就使浅色油漆呈现最浅的颜色和最大的反射率。为了确实肯定絮凝作用不会得出使人误解的着色强度效果,应对浅色油漆进行指触试验。这种试验很简单,就是在部分将干未干浅色油漆样板上进行手指摩擦试验。
2、颜 色
如前所述,二氧化钛颜料单独用于完全覆盖时的无色漆料中时,它固定的颜色与其底彩完全无关,但是,有很多环境条件可以引起不理想的颜色效应,表2示出其中的某些原因。
表2 导致不理想颜色效应之某些原因
污染一包括因分散阶段中一些意外而造成的加工设备磨损。
二氧化钛与其他油漆成份(例如苯酚类,强还原剂)反应的有色产 物。
不渗透氧的漆膜曝露在紫外光下,蓝色、紫色或灰色的褪色作用。
过分受热一漆料褪色。
遮益不充分一底材透露出来。
表示白色油漆的颜色有一种最通用的表示方法,即亮度(绿色滤色片之反射率)和黄度指数,其中:
有时,采用紧密的二氧化钛颜料的干亮度。
3、二氧化钛底彩
底彩是二氧化钛对有色漆之颜色的—种作用,它是粒子大小、分数品质和颜料量的函数。底彩通常也可以认为是灰色油漆中,蓝色反射率对红色反射率的比例。或是二氧化钛和碳黑介硅酮油中的比例。如果这些条件都相同,粒于小的二氧化钛(0.2微米)更能有效地散射蓝光线,而有效蓝的色相。
颜色和底彩有时糊互混淆不清。黄色漆含有蓝色相的二氧化钛,这是完全可能的,因为这是表2列出的不职想效应之一。而且,按照前一章介绍的方法测定时,蓝色底彩的二氧化钛颜料和黄色底彩的二氧化钛在颜色上相同,这是很常见的。
4、光泽
评价涂料的光泽虽然不完全客观,但不同观测人员作出的视觉分级通常有合理的相互关系。讨论光泽的肉眼观察结果时,往往发现评价光泽时至少会使用下述巾的—项条件。
像的清晰度(双眼注视在板后的虚像上)
表面的可见度或外观(双眼注视在板的表面上)
光像和暗像的对比亮度。
对经室外暴晒或老化了的涂层进行原始光泽及光泽保留度之分级,一般也使用仪器在入射光一个或几个角度测量镜面反射率。
基本上,光泽是树脂基料的一种性质。但是,要认识基料的光泽性,就必须避免在油漆膜含有足以产生显微表面粗糙的颜料粒子(往往称为微粒)。要选择适当的二氧化钛品级,颜料分散的正确配方,正确的研磨方式以及设计得好的研磨步骤,这些条件对达到最后光泽度起很大作用,见图13。还有烤漆在制造,储存应用和固化期中会遇到各种条件都能影响最后光泽。表3列出其中的某些因素。
制 造
研磨的细度。
研磨机类型也许影响研磨细度,但在很小的粒度范围内,不容易测出。
原料的种类。
颜料与基料的比例。
储 存
颜料逐渐润湿或发生凝聚作用。
沉降的粗粒子重新掺合性能差。
引起粗里生成皂物成晶体。
粘度逐渐的增加。
应 用
底材的平滑度。
漆料掺入底材的损失。
基料由底漆中被溶出。
使用时剪应力的大小。
由于使用特殊的上漆方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流平性成流动性。例如喷涂后产生橘皮。
灰尘沽染。
漆膜厚度。
分散作用。
溶剂损耗率,例如烘烤前的短暂时间。
烘烤温度和时间。
干燥期的湿度。
使 用 后
因漆膜老化或暴露环境不同而异。
5、分散作用
在研磨中块状物(聚集物和附聚物)、被粉碎成二氧化钛和基料的均匀混合物。而这些块状物是在制造、包装和储存期间由许多个别的的二氧化钛粉子组成。好的研磨分散,不但可以消除不理想的粗粒....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