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白粉无机包膜和有机处理的作用
二氧化钛是目前世界是最白的白色颜料,其工业化生产于1923年拉开序幕后,几年内便受到各发达国家颜料工业的热捧。在1956年前工业上主要采用是硫酸法生产,1956年杜邦公司开始将二氧化钛的更加环保的生产方法-氯化法实现工业化。
至今硫酸法及氯化法仍是工业上生产主流方法。
氯化法节能环保,自动化程度高但生产成本高,在发达国家广泛使用;
硫酸法相对而言污染较大,但投资较少,所以至今然而在工业上使用。
金红石型二氧化钛因其具有白度高,遮盖力强,性质稳定的特点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被应用于各种高端颜料。
为了让钛白粉的性质更加完美,无论是硫酸法还是氯化法生产的二氧化钛,都要进行表面处理,以减弱钛白粉的光化学活性(增强耐候性)及提高其分散性。
一、钛白粉后处理核心工序-包膜
钛白粉的包膜属于后处理工序的核心部分。包膜又称为表面处理,其目的就是提高钛白粉,特别是金红石型钛白粉的应用性能指标,使其在不同的应用场合都具有优异的使用效果。
包膜根据其在二氧化钛表面包覆所需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无机包膜和有机包膜;根据其包覆的方法又可分为干法包膜和湿法包膜。一般情况下,对于无机氧化物形成的膜都是利用湿法包膜,也就是无机包膜;....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