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帮助中心
文章分类列表

草酸钙结石的成因

知识中心 > 化工材料 > 草酸钙结石的成因


草酸钙结石的成因


尿液是复杂的物理化学体系,尿路结石的形成是尿液中液态物质转变为固态物质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一定的能量,尿中成石物质浓度过高所致的尿过饱和是驱动结石形成的能量来源。结石的形成取决于液相与固相之间的化学势差,当尿饱和时,液相趋于向固相转变。尿石的形成不是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在结石形成过程中,虽然尿过饱和是重要的前提条件,但有时却不一定是唯一的条件。过饱和往往需要在其它因素的共同参与下,才会形成结石,其中,尤其是要取决尿饱和度与结晶抑制因子之间的平衡。在正常情况下,尿中某些成石物质的饱和度往往超过其溶解度。

临床上大多数结石属草酸钙结石。草酸钙结石可能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基因可通过调控钙、草酸和枸橼酸盐来影响结石的形成。正常尿中草酸钙的浓度是其溶解度的4倍,而且只有当草酸钙的浓度达到其溶解度的10倍时,才会发生沉淀,这主要是依赖结晶抑制因子的活性作用,结晶抑制因子能够吸附在晶体表面的生长点上,阻止结晶的成核、生长和聚集。结晶抑制因子还能与某些成石物质结合,形成可溶性结合物,降低这些成石物质的尿饱和度。临床上,有些人虽然尿中草酸和钙的排出量增高,但不一定会形成结石,这也得益于尿中结晶抑制因子的作用。一些常见的重要抑制因子有枸橼酸盐、焦磷酸盐和镁等。同时,尿中这些抑制因子的含量降低,也是结石形成的重要条件。

导致尿石形成的其它物质还有尿中的结晶促进因子,但其重要性不如结晶抑制因子。单纯性促进因子很少见。尿中某些物质可在结晶形成的不同阶段分别起到双重的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例如,葡胺聚糖促进结晶成核,但抑制结晶聚集和生长。结石主要是由晶体组成,所以成石过程也遵循结晶形成的化学动力学过程。这一过程大致经过以下几个步骤:晶核形成→结晶生长→结晶聚集→结晶滞留→结石形成。

导致草酸钙结石形成的直接原因有高钙尿症、高草酸尿症、高尿酸尿症及低枸橼酸尿症。

一、高钙尿症:

高钙尿的定义是在随机饮食下,尿中钙排泻量>200mg/日或>4mg/kg/日。在草酸钙结石中,高钙尿是最常见的代谢紊乱,约占30%-60%。钙主要在小肠吸收,经肾脏滤过,又从肾小管重吸收,甲状旁腺素(PTH)和1,25-二羟维生素D参与调节体内钙的平衡,其调节的器管包括肾脏、肠道、骨骼和甲状旁腺,如果这些器官的调节功能发生异常,则会导致钙的代谢紊乱。高尿钙症主要有三种类型:①吸收性高钙尿症,原因为肠道对钙的过度吸收;②肾性高钙尿症,原因是肾脏对尿钙的重吸收降低;③重吸收性高钙尿症,原因是骨骼对钙的动员增强。

二、 高草酸尿症: 

高草酸尿是指尿中草酸盐排出量>45mg/日,人体大约80%的草酸是肝内合成和维生素C代谢的终末产物。其余的是来自食物中的草酸,草酸在胃、小肠和结肠吸收,经肾脏排泄。在尿中,草酸提高草酸钙饱和度的作用是钙的10倍。如果尿中草酸浓度由日排泄量45mg增加10%成为49.5mg,就等于尿钙增加100%,相当于尿钙的日排泄量从200mg增加至400mg。因此,尿中草酸排泄量增高是一种更为危险的成石因素。高草酸尿症主要有三种类型:①原发性高草....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

发表评论
* 内容:
 
上一篇:草酸钙结晶与细胞反应 下一篇:草酸钠的操作和应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