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样物质染色液(PUCHTLER碱性刚果红法)的应用
背景[1-3]
淀粉样物质染色液(PUCHTLER碱性刚果红法)主要由刚果红染色液、苏木素染色液等组成。其染色原理在于淀粉样物质对刚果红比其他的组织结构具有更大的亲和力,其羟基与刚果红的氨基结合,从而使淀粉样物质染成红色。
淀粉样物质是一种无固定形状的细胞外嗜酸性物质,可存在于不同的组织、器官,导致的疾病称为淀粉样变。淀粉样物质主要是由蛋白质构成,该蛋白大部分排列成反向的β折叠层结构。目前研究发现传统的甲紫染色法灵敏度低、特异性差,经典的而且有效的方法是刚果红染色,1922年Bennhold发现了刚果红可以用于活体内淀粉样物质的鉴别,并应用到组织切片。淀粉样物质(amyloid)的化学性质并非淀粉,而是一类具有某些共同染色特性和形态特征的蛋白质,迄今已证实淀粉样蛋白至少有10种之多。
有两种主要的淀粉样蛋白:①淀粉样轻链蛋白(amyloid light chain derived protein,AL型蛋白)为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和(或)其N端片段,有人认为它们是浆细胞的产物;②淀粉样物质相关蛋白(amyloid-associated protein,AA型蛋白)是肝脏产生的一种血清蛋白(称为^血清淀粉样物质相关蛋白,serum amyloid-associated protein,SAA)的不溶性分解产物。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化学性质不同但都具有卩折片构型的蛋白类道....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