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光学膜的发展史!
偏光片、扩散膜、导光板、背板膜、锂电隔膜、窗膜、水处理膜、胶黏膜.....这些薄膜们是被谁发明的?发明之初是怎样设计的?它们的诞生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最初始的功能薄膜。
偏光片
目前最通用的偏光膜是兰特在1938年所发明的H片,其制法如下:首先把透明塑料板(通常用PVA)浸渍在I2/KI的水溶液中,使碘离子扩散渗入内层的PVA,微热后拉伸,PVA板变长的同时也变得又窄又薄。
PVA分子本来是任意角度无规则性分布的,受力拉伸后就逐渐一致地偏转于作用力的方向,附着在PVA上的碘离子也跟随着有方向性,形成了碘离子的长链。因为碘离子有很好的起偏性,它可以吸收平行于其排列方向的光束电场分量,只让垂直方向的光束电场分量通过,制成具有偏光作用的偏光膜。
而实际应用于光电行业的偏光片产业最早萌芽于日本,1999年5月,我国台湾省第一家偏光片厂商力特光电投产,标志着日本厂商独占偏光片市场的时代结束,但力特的技术依然来源于日本厂商的技术授权。而韩国则于2000 年初开始进军TFT用偏光板市场,首家厂商LG化学于2000年3月量产,年产能125万片。
我国偏光片项目始于1994年,该年,深纺集团公司决定上马偏光片项目,由美国ADS公司提供生产设备与技术并参股,成立了盛波公司。但由于美方技术人员对技术掌握不够,经两年多调试未生产出一张合格产品。1997年美方撤股退出合作。此后经过盛波科研人员的努力,在1998年底公司终于成功开发出合格产品。
目前,老牌的偏光片生产厂商如日东电工已经开始转型不再开出新的产能,LG化学和住友化学也放慢了扩张步伐。韩国ACE和日本三立子因为资金问题,新线项目也处于停滞。现在日系原料厂认为最有发展前景的还是大陆市场及本土的偏光片厂。
扩散膜
扩散膜具有扩散光线的作用,即光线在其表面会发生散射,将光线柔和均匀的散播出来;多数扩散膜的基本结构是在透明基材上如PET两面涂光学散光颗粒。扩散膜起源于日本,最早由Keiwa、Kimoto、Tsujiden等日本厂商所掌控,Keiwa在1990年首次推出扩散膜产品。在同期Tsujiden与Kimoto也推出了类似扩散膜产品。
反射膜
反射膜,通过特殊工艺增加薄膜的特殊性能,反射膜一般是采用透明薄膜为原料,经过特殊的镀膜工艺,增加薄膜材料光学表面的反射率的一种特殊薄膜材料。反射膜一般可分....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