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弹性体恶唑啉类扩链剂
结合工业生产需要,研究了PP-g-MAH的结构和性能。 详细研究了聚氨酯弹性体恶唑啉类扩链剂合成中涉及到的酯化反应、亲核取代反应、卤化反应、成环反应中影响产物收率的因素,并针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情况,对实验进行了改进。
经过改进后的实验省略了二羟乙基草酰胺和二-β-氯乙基草酰胺的重结晶;酯化反应中使分水效率得到提高;在亲核取代反应中增加了悬浮试剂。改进后的实验成本得到降低,产率增加。用红外、DSC、~1H-NM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终产物即为双噁唑啉,收率最大为60%。
反应挤出方面:对挤出成条冷却系统进行了改进,使成条更好;详细研究了聚氨酯弹性体恶唑啉类扩链剂的用量,挤出机反应区的温度和反应时间对PET粘均分子量(M_η)、端羧基含量的影响;同时考察了PET原料干燥时间对聚氨酯弹性体恶唑啉类扩链剂扩链的影响。
通过测定样品的M_η和端羧基含量研究了反应挤出的工艺条件、不同扩链剂类型对PET扩链的扩链效果表明:在双噁唑啉用量为0.6%,反应温度为250℃,转速为50r/min的条件下,M_η由22600g/mol,增加到27900 g/mol;在双环酸酐用量为0.8%,反应温度280℃,转速35r/min的条件下,M_η由22200 g/mol增加到34160 g/mol。
利用DSC研究了样品的热性能变化,发现扩链后PET的Tc升高,Tm降低,X_(DSC)降低。经过恒温处理后的样品,....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