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帮助中心
文章分类列表

聚氨酯各种原料因素对软泡的影响

知识中心 > 更多行业知识 > 聚氨酯各种原料因素对软泡的影响


聚氨酯各种原料因素对软泡的影响


1、聚醚

      聚醚作为主要原料,与异氰酸酯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酯,是泡沫制品的骨架反应。在官能度相同的情况下,分子量增加时,泡沫的拉伸强度、伸长率和回弹性提高,同类聚醚的反应活性下降;在当量值(分子量/官能度)相同的情况下,官能度增加,则反应相对加快,生成聚氨酯的交联度提高,泡沫硬度随之提高,伸长率下降。多元醇的平均关能度应在2.5以上,若平均关能度太低,泡沫体在受压后回复性较差。

  若聚醚用量多,相当于其他原料(TDI、水、催化剂等)减少,易造成泡沫制品开裂或塌泡。

  若聚醚用量少,泡沫制品偏硬、弹性降低,手感不好。

  2、发泡剂

  一般在制造密度大于21的聚氨酯块泡时,只使用水(化学发泡剂)做发泡剂,在低密度配方或超软配方中才使用二氯甲烷(MC)等低沸点化合物(物理发泡剂)作辅助发泡剂。

  辅助发泡剂会使泡沫的密度及硬度下降,由于它的气化吸收了部分反应热会使固化减慢,需增加催化剂用量。由于吸收热量,避免了烧芯的危险。 uc;,JX!bN

  发泡能力可用发泡指数(100份聚醚所用水或水的当量数)来体现:m---发泡剂用量

  发泡指数IF=m(水)+m(F-11)/10+m(MC.)/9(100分聚醚)

  水作为发泡剂与异氰酸酯反应生成脲键并放出大量的CO2及热量,是一个链增长反应。

  水量多,泡沫密度降低,硬度增加,同时泡孔支柱变小、变弱,降低了承载能力,易塌泡、裂泡。消耗的TDI量增加,放热量多,易烧心。若水量超过5.0份,则必须添加物理发泡剂以吸收部分热量,避免烧芯现象的发生。

  水量少,催化剂用量相应减少,但密度增大....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

发表评论
* 内容:
 
上一篇:聚氨酯医用聚氨酯棉球及其制备方法 下一篇:聚氨酯喷涂低价竞争的背后或是偷工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