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韧性”硅脂,PumpOut的终结者
胶我选
.
用“科普”的姿势,聊“硬核”的材料应用与技术!
如果硅脂有了“韧性”,
导热方案将会怎样?
某大厂向我们展示了一款还没上市的新产品—— TC-5550 导热硅脂。
虽说如今的新材料是层出不穷,但是一看到这款硅脂还是感觉“三观”被刷新了!
因为实在是想不到,在材料技术的加持下,导热硅脂竟然进化出了“韧性”这个新buff!
如果做一个类比,TC-5550的状态就有点类似于动图中的聚乙二醇——
聚乙二醇的“韧性”
虽然看起来只是普通的膏状流体,但是柔软的表象下却蕴藏着足够的“内聚力”。即便受到应力的“撕扯”,它也能够保持住一个相对完整的形态!
就让人不禁联想,既然有了这个“黑科技”傍身,近些年一直在经历“中年危机”的导热硅脂难不成是要“咸鱼翻身”了?
01
导热硅脂的“中年危机”
毫不夸张地说,相对于“液态金属”和“相变材料”的突飞猛进,导热硅脂这十几来年基本就是在“小步慢跑”!
不信咱们可以来一个“网络考古”,只要把2010年前后的硅脂测评挖出来看看你就会发现:
十年前,“网红”硅脂xxxx21的江湖地位就已经是如日中天,但是没想到十年后的今天,它依然把持着“神级”头衔!
这种情况套用《三体》中丁仪教授的一段台词非常合适:
“我已经是200年前的古人了,但是还能在这个时代教大学物理!地球科学的这种停滞是多么可怕!”
所以直接的后果就是,人们越来越不待见硅脂。以至于现在每当有了新款芯片,网友们都要关心一下这次Intel有没有“甩掉”导热硅脂图片
其实大家对硅脂的不满主要集中在两点:
一个是导热率拼不过液态金属;但是考虑到液态金属在绝缘方面是渣渣,所以二者也算各有优劣。
真正让人不能忍的,是导热硅脂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无法根治的pump out(硅脂流失)问题!
导热硅脂的流失(pump out)问题
这个问题不仅影响到了打游戏时超频的体验,更会引起主机的故障。以至于这么多年来如何DIY补涂硅脂一直都是数码论坛里的热门话题。图片
那么,硅脂的pump out真的就没办法彻底解决吗?
02
芯片翘曲与“pump o
ut”
说实话,之前是真没办法……
而且只要芯片继续沿着当前的技术路线发展,硅脂的pump out问题就还会变得更严重!
因为芯片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其实在微观层面却是暗流涌动。
特别是这几年大行其道的移动计算芯片,由于集成度比原来高出很多,所以热力环境也就变得更为复杂。
比如最近超级“吸睛”的Apple M1芯片,原本分散在X86平台主板上的CPU、GPU、NPU以及DRAM都被塞进了一块晶片里。
高度集成的Apple M1 芯片
如此之高的集成度会导致芯片工作区域的热流密度....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