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一文了解硅微粉表面改性方法
硅微粉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作为功能性填料与有机高分子聚合物进行复合,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
硅微粉本身属于极性、亲水性的物质,与高分子聚合物基质的界面属性不同,相容性较差,在基料中往往难以分散,因此,通常需要对硅微粉进行表面改性,根据应用的需要有目的地改变硅微粉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改善其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相容性,满足其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分散性与流动性需求。
硅微粉原料质量、改性工艺、表面改性方法及改性剂、改性剂用量、改性工艺条件(改性温度、时间、pH及搅拌速度)等因素均影响硅微粉表面改性效果,其中表面改性方法及改性剂是影响改性效果的主要因素。
1、硅微粉原料质量
硅微粉的种类、粒度、比表面积、表面官能团等性质直接影响其与表面改性剂的结合作用。
不同种类的硅微粉改性效果也是有一定差异的,其中球形硅微粉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在改性的过程中易与改性剂结合,能够较好地分散在有机高分子体系中,并且密度、硬度、介电常数等性能都明显优于角形硅微粉。
例如,黄伟壮等研究了不同类型硅微粉对覆铜板耐热性的影响,通过将无定形硅微粉、类球形结晶型硅微粉、球形熔融型硅微粉分别作为填料制备覆铜板,测定了覆铜板的耐热性及界面性能。结果表明,球形硅微粉能够更好地与环氧树脂相容,所制备的覆铜板耐热性能较好。
通常,硅微粉粒度越小,比表面积越大,表面的活性位点的数量也就越多,改性剂的使用量也将增大。另外,不同粒度的硅微粉在应用的过程中,对下游产品的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硅微粉在与树脂混合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粒....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