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帮助中心
文章分类列表

有机硅行业——得标准者得天下!

知识中心 > 更多行业知识 > 有机硅行业——得标准者得天下!


有机硅行业——得标准者得天下!


2018年10月10~12日,ISO/TC256颜料、染料和体质颜料第九届年会在广州举行,会议任命王跃林博士为ISO/TC256中国首席推广促进官。  

几十年职业生涯中,他与标准形影不离、结伴而行,利用这个利器成功打破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我国气相法二氧化硅的技术垄断,同时还为中国硅酮密封胶、气相二氧化硅产业赢得了宝贵的发展契机,用标准成就了民族产业的辉煌。

一项国标成就一个产业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建筑业刮起了一股玻璃幕墙风,新颖的建材给人以恢宏华丽之感,成为各大城市“高大上”建筑标配。但由于硅酮密封胶质量问题,幕墙玻璃常常会从高空坠落砸伤行人。为规范市场,1996年,国家经贸委牵头成立硅酮结构胶领导小组,下设硅酮结构胶专家组,时任广州白云粘胶剂厂副厂长兼总工的王跃林成为专家组最年轻的成员,他既兴奋又深感责任重大:“这项工作关系到两大产业的发展前途,一是玻璃幕墙建筑业;一是硅酮密封胶产业。我一定不辜负领导的信任,把工作做好。”

“我们首要的工作就是加快制定硅酮结构胶强制性国家标准。”王跃林介绍说:“当时美国已经有ASTM C1184《硅酮结构密封胶》,我们从规范市场、保障安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比美国标准更高的技术指标,比如把结构胶的拉伸粘接强度提高到0.45MPa;设定了粘结破坏面积要求,特别将浸水后粘接破坏面积设定为不大于5%。”

1997年,GB16776-1997《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正式发布。硅酮结构胶领导小组以此为依据,开始推行生产认定制度,市场开始了一轮大浪淘沙。先进的技术指标不仅堵住了国内不合格产品的出路,也将不达标的进口产品拒之门外。当时在国内大行其道的美国道康宁和通用电气的几个牌号因为没有通过标准测试而被禁止销售和使用。国外产品的神话被打破,腾出的市场空间迅速被国产优质品牌替代,硅酮结构胶民族产业迎来发展的春天,整个有机硅建筑密封胶产业也由此受益。

此后十多年,我国硅酮结构胶及密封胶产业以年均20%以上速度增长,成为与美国、欧盟并驾齐驱的世界三大硅酮结构胶及密封胶生产基地,生产规模超过80万吨/年,产量超过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国产货不仅占据九成国内市场,还畅销世界各地,世界最高建筑——迪拜哈利法塔使用的硅酮结构胶及密封胶就是中....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

发表评论
* 内容:
 
上一篇:有机硅聚合物:创造“第二皮肤”! 下一篇:有机硅行业“芯片”这样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