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帮助中心
文章分类列表

他的故事-二十余年只做一种产品

知识中心 > 润滑油行业 > 他的故事-二十余年只做一种产品


他的故事-二十余年只做一种产品


关于他

所学专业调整,打下事业基础

    徐银勇1991年进入集美轻工业学校就读,他笑着说自己是学校糖艺专业的“关门弟子”。因为他们读到第三年时,由于糖厂大都关闭,学校及时将他们的专业调整为日用化工。没想到这个“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却成就了徐银勇一生的事业。    20多年后的今天,谈起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徐银勇记忆犹新,包括化工原理、化学分析、精细化工、洗涤剂等。他说,这些化工类的基础知识,为他的人生打下了坚实基础。1995年,徐银勇毕业后在市科委辖下公司当了一名技术员。当时,他的想法很简单,因为他来自漳浦农村,留在厦门工作,可以解决户口问题。然而,一年后,他的职业生涯迎来了第一次转型。骨子里喜欢与人打交道的徐银勇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跳槽到了这家公司。正是这次选择,让他与润滑油结缘。

徐银勇(左三)和同学们回母校拜访老师

一年穿破“三”双鞋,跑出大好市场

    到了台湾公司后,一个难题摆在了徐银勇面前:需要去东北,从零开始开拓润滑油市场。这对于在南方长大的徐银勇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然而,他略一思索,便开始收拾北上的行囊。用他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当时年轻,想闯一闯”。这一去,就是6年。“从温暖的南方一下子到严寒的东北,身体上非常不适应。但是这又怎样呢?这并没有阻挡他开辟市场的热情,当时他所在的台湾公司,经营的产品较贵,加上人生地不熟,如何才能打开市场并占领一席之地呢?回忆起那段经历,徐银勇用了一个形象的说法:“一年跑客户,穿破‘三’双鞋。”

    人脉不熟悉,他就一家家拜访;地方不熟悉,他就冒着严寒勤走动;风俗不熟悉,他就沉下心来慢慢琢磨。刚到东北的时候,他还曾因为语言问题闹了笑话。他向当地人打听,哪里的工厂比较多。当时那个地方分为道里、道外,对方....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

发表评论
* 内容:
 
上一篇:乳化液分层、表面析出物过多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下一篇:关于使用拉丝油拉丝液的环保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