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介绍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特种橡胶
橡胶分为两大类,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其中合成橡胶在根据其应用领域要求的特点分为通用合成橡胶和特种合成橡胶。
1、天然橡胶
主要成分是顺式聚异戊二烯(分子式C5H8)n(顺-1,4-聚异戊二烯)含量在90%以上,具有弹性大、定伸强度高、抗撕裂性和耐磨性良好、易于与其它材料粘合等特点,广泛用于轮胎、胶带等橡胶制品的生产。一般为片状固体,相对密度0.94,折射率1.522,弹性模量2~4MPa,130~140℃时软化,150~160℃粘软,200℃时开始降解。常温下有较高弹性,略有塑性,低温时结晶硬化。有较好的耐碱性,但不耐强酸。不溶于水、低级酮和醇类,在非极性溶剂如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中能溶胀。
通常我们所说的天然橡胶,是指从巴西橡胶树上采集的天然胶乳,经过凝固、干燥等加工工序而制成的弹性固状物。由于天然橡胶具有一系列物理化学特性,尤其是其优良的回弹性、绝缘性、隔水性及可塑性等特性,并且,经过适当处理后还具有耐油、耐酸、耐碱、耐热、耐寒、耐压、耐磨等宝贵性质,所以,具有广泛用途。在天然橡胶的各类化学反应中,最重要的是氧化裂解反应和结构化反应。前者是生胶进行塑炼加工的理论基础,叶酸橡胶老化的原因所在;后者则是生胶进行硫化加工制得硫化的理论依据。而天然橡胶的氯化、环化、氢化等反应,则可应用于天然橡胶的改性方面。随着工业发展市场需求,橡胶需求量太大,单纯依靠橡胶树根本无法满足实际生产需要(汽车数量的大量增加用于制造轮胎的橡胶的需求量也变成大)。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各国竞相研制合成橡胶。
2、合成橡胶
广义上指用化学方法合成制得的橡胶,用以区别从橡胶树生产出的天然橡胶,是由人工合成的高弹性聚合物,是三大合成材料之一。其产量仅低于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发展历史悠久,有着广阔的研究前景。在20世纪初开始生产,从40年代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合成橡胶一般在性能上不如天然橡胶全面,但它具有高弹性、绝缘性、气密性、耐油、耐高温或低温等性能,因而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国防、交通及日常生活中。近几年,我国合成橡胶产能快速提高,但未能从根本上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每年进口量依然很大。细分市场方面,顺丁橡胶和丁苯橡胶用途最广,需求最多。
工业合成橡胶材料主要目的是节约成本、提高天然橡胶制品的特性。是很多企业生产中低档型的产品的首选。合成橡胶材料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耐寒性、防腐蚀性且受环境因素影响小,合成橡胶材料极限环境(-60℃-250℃)可以正常使用。但主要缺点存在于它的拉伸效果差,抗撕裂强度以及机械性能差。其性能因单体不同而异,少数品种的性能与天然橡胶相似。某些合成橡胶具有较天然橡胶优良的耐温、耐磨、耐老....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