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橡胶工业走过百年“十三五向轮胎强国进发
2015年10月27日,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发布《中国橡胶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纲要》(简称《规划指导纲要》)。这标志着中国正式从世界最大轮胎生产国向轮胎生产强国进发。
■百年造就世界最大
1915年,中国第一家橡胶企业广东兄弟树胶公司成立。这标志着中国橡胶工业诞生。1934年10月,上海大中华橡胶厂开始在自行车轮胎生产基础上试生产汽车轮胎。这标志着中国汽车轮胎工业诞生。
2006年,中国轮胎年产量达2.85亿条,超过美国2.23亿条轮胎年产量。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最大轮胎生产国。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邓雅俐说:“从此,中国一直保持这一优势,连续10年居世界各国轮胎年产量第一位。”中国还是世界最大的轮胎出口国。2014年,中国出口轮胎1.81亿条,占总产量的44.9%。
尤其可喜的是:近年来,子午线轮胎逐步成为中国轮胎工业主导产品。“十二五”期间,中国轮胎的子午化率从85%逐步提升至90%。随着轮胎产品走出国门,一些轮胎企业纷纷在国外建立工厂、设立研究开发中心、开拓国际贸易市场、赞助国际重要赛事。国内轮胎行业一些大型企业还进行一系列内部改革,不断调整经营结构,构建企业集团化体制和多元化发展框架,显著提高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中国轮胎工业拉动了世界橡胶原辅材料、机械装备、循环利用和物流等相关行业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中国橡胶工业“大而不强”
“中国橡胶工业依然大而不强,主要表现在橡胶工业现代化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弱、国际竞争力不强、经济运行质量不高。与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强国橡胶工业相比,中国橡胶工业差距依然很大。”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名誉会长范仁德所说的橡胶工业当然包括轮胎工业。《规划指导纲要》具体列举出中国轮胎工业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
研究开发投入差距大。中国上市轮胎企业研发投入金额一般仅为知名跨国轮胎公司的1/6左右,导致中国轮胎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专利质量差距巨大。一大批轮胎企业技术人员储备严重不足,有的配方技术人员甚至连轮胎的基本原理都不懂,何谈创新能力?
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低。国际先进轮胎企业已经基本实现制造环节无人化。中国轮胎行业不少企业没有制定“两化(信息化、自动化)融合”的整体发展战略,也没有形成“两化融合”体系,还把“两化融合”理解为购置先进设备。因此,ERP、PLM等信息化软件在中国轮胎行业的覆盖率仅在30%左右,各个平台之间无缝衔接效果差。
范仁德认为,高生产效率是当今....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