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混炼(轮胎厂内部培训资料)
一.概念
1.混炼:指在炼胶机上将各种配合剂均匀地加入具有一定塑性的生胶中的这一工艺过程。
(混炼的目的:将各种配合剂混入生胶中,并通过捣炼制造出质量均匀一致的混炼胶。)
2.焦烧:是一种胶料早期硫化的现象。即胶料在硫化前的操作中或停放中发生的不应有的提前硫化现象。
(出现焦烧时,胶料表面不光滑,出现麻面、有胶疙瘩,可塑度降低。)
3.喷霜:这是一种由配合剂喷出胶料表面形成一层类似于“白霜”的现象。
二.常见的混炼方法
1.开炼机混炼:指在开炼机上将各种配合剂加入生胶中,然后捣炼成质量均匀的混炼胶。开炼机混炼包括包辊、吃粉、捣炼三个阶段。
特点:需要的设备简单,灵活性大,适用于小规模、小批量的生产;缺点是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环境卫生差,操作不安全,胶料质量不高,因此已经逐渐被淘汰掉了。
工艺条件:辊温:50~60℃;
容量:50~65kg;
辊距:4~8mm;
加料顺序:塑炼胶、再生胶、母炼胶 固体软化剂 促进剂、活性剂、防老剂 补强填充剂 液体软化剂 硫磺、超促进剂;混炼时间:一般为 20~30min。
2.密炼机混炼:指在密炼机内将生胶和各种配合剂按一定的顺序加入到密炼室中,在压铊的压力下,通过密炼机转子的捏炼,制造出质量均匀一致的混炼胶。
特点:装胶容量大,混炼时间短,生产效率高,易于机械化、自动化,劳动强度低,环境卫生好,操作安全,胶料质量好;缺点:设备投资较高需配备压片机或挤出机。
3.分段混炼:为提高混炼胶质量,将生胶、小料、补强填充剂和软化剂投入密炼机中,混炼一定的时间后排胶,下片冷却,停放至少四小时以后,再投入密炼机中混炼,然后加入后效性促进剂、超促进剂、防焦剂和硫磺等,捣炼均匀后再下片冷却。特点:胶料性能好,缺点是浪费人力、物力,设备利用率低。
三.开炼机捣炼方法:
1.三角包法:此法是将辊筒上的胶片横向割断,然后将胶片左右交替向中央折叠起来,在前辊上打成三角形的胶包,再将胶包推入辊距中,如此反复几次进行混炼。这种方法可获得良好的分散效果,但劳动强度大,胶料不易散热。为解决散热问题,可分别向左、中、右各打一个三角包后落盘一次,进行降温,如此反复进行。
2.八把刀法:这种方法是将胶料在辊筒上左右交叉打卷使之混合均匀。操作时一手持割胶刀按与辊筒水平线约成 750 或 105 0 的斜角进行割胶,另一手扶住胶卷使之与辊筒水平线约成 150 或 165 0 斜角借助辊筒的转动进行打卷,待胶卷达半辊宽度时,将胶卷甩到另一边。如此反复左右交叉打卷,左右捣胶,进行 8 次。这种捣炼方法劳动强度也较大,也不利于散热,可连打四个卷后落盘一次,进行散热。严禁打通卷。
3.打扭操作法:这种方法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逐步割胶,使胶料附在前辊上,随辊筒转动形成扇形,到头后使胶自动随辊筒带入辊缝中,如此反复捣炼,使胶料混合均匀。此法劳动强度较低,但混炼效果较差。
4.割刀法:此法简单地说就是带包辊胶落盘。即用割刀先从左向右割胶至近右边一定距离时即将刀锋转 90 角让其继续割胶片(此时在右边尚留有一定宽度的包辊胶),使胶片落在底盘上待....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