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帮助中心
文章分类列表

橡胶制品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小结14问

知识中心 > 橡胶行业 > 橡胶制品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小结14问


橡胶制品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小结14问


1、 简述硫磺硫化体系的几种典型配合

答:

⑴ 常硫量硫化体系(普通硫化体系, CV) 

①用量:S>1.5 份, 促进剂 1份左右(0.5-1份)。

②硫化胶结构:以多硫键为主 ( 占 70%),低硫键较少。③硫化胶特点 : 拉伸强度高 , 弹性大,耐疲劳性好 ; 耐热, 耐老化性能较差。此硫化体系使得胶料加工的安全性好,加工成本低,性能基本能满足一般使用要求。

⑵ 半有效硫化体系( SEV)

①用量 :S 0.8-1.5 份或部分给硫体代替 , 促进剂 1-1.5 份。

②硫化胶结构 : 多硫键 , 低硫键大体各占一半;

③硫化胶特点 : 拉伸强度 , 弹性, 耐疲劳性能适中 . 耐热,耐老化性能稍好。此硫化体系多用于在动态条件下使用的制品,如轮胎胎侧。

⑶ 有效硫化体系(简称 EV)

①用量:低 S 0.2-0.5 份或部分给硫体代替,促进剂 2-4 份;

②硫化胶结构:绝对优势的低硫键 (90%);

③硫化胶特点:耐热,耐老化性能较好,但拉伸强度,弹性,耐疲劳性能较差。多用于在静态条件下使用的制品,如耐油密封圈。

⑷平衡硫化体系( EC)

用 Si-69 四硫化物与硫磺、促进剂等摩尔比条件下使硫化胶的交联密度处于动态常量状态,把硫化返原降低到最低程度或消除。此体系的胶料具有高强度、抗撕性、耐热氧、抗硫化返原、耐动态疲劳性和生热低等优点。因此在长寿命动态疲劳制品和巨型工程轮胎、大型厚制品的制造方面有重要应用。

2、 什么叫压延效应?它对制品的性能有何影响?如何能消除之。

答:

①压延

后的胶片半成品中,有时会出现一种纵横方向物理机械性能差异的现象,即沿着压延方向的拉伸强度大,伸长率小,收缩率大,而沿着垂直于压延方向的拉伸强度小,伸长率大,收缩率小,这种纵横方向性能差异的现象叫

压延效应。

②影响:

从加工角度考虑:压延效应会造成半成品纵横方向收缩不一致。给操作上带来困难从制品角度考虑:对不同制品要求不同。如橡胶丝等制品要求纵向强力高,而球胆等制品则要求强度分布均匀,压延效应不利之

③消除办法:

若是由各向异性填料所引起的,其解决办法是避免使用这类填料,而选用等向性填料。如炭黑粒子等。若是由橡胶分子链取向所引起的,可采用提高压延温度,增加分子链的活动能量,加快其运动以解决。

3、 有哪些原则可以判断软化剂增塑剂与橡胶的互溶性?

答:  1.

溶解度参数

相近相溶 溶解度参数 δ(简称 S.P. )是表示物质互溶能力的参数,可表示物质极性大小。一般来说:(δ1-δ2)→0 时,互溶性最好;(δ1-δ2)<1.2 时,能互溶。

    2.相似相溶或同类相溶 即结构相似的物质能够相溶。这即是 “同类相溶 ”原理。

     3

.溶剂化效应

是指由于软化剂和增塑剂分子与橡胶分子之间产生分子间吸引力,而引起橡胶分子链分离的作用。当两种物质间能形成氢键或者两者之间能产生亲电亲核作用即可产生溶剂化效应。

4、 开炼机塑炼应控制的工艺条件有哪些?他们对塑炼有什么影响?

答:①辊温 /辊距/塑炼时间 /辊速和速比 /装胶容量

  ②影响:

  辊温:

当 T 低的时候,橡胶弹性大,所受机械力作用大,塑炼效率高,在 100℃以下,可塑性与辊温的关系为 因此用开炼机塑炼是应以45~55℃为宜。采取塑解剂时辊温可升到 70~75℃。

辊距:

在辊速比一定时 由此式表明,随辊距的减小,塑炼效率明显提高。因此宜采用较小的辊距。

      塑炼时间:

在塑炼周期最初的 10- 15 min内,胶的可塑性增加较快。超过 20min 后,可塑性增加很小,逐渐平稳。一般塑炼时间不宜超过 20min。当需要取得较大的可塑性时,可采取分段塑炼的方法,即将整个塑炼过程在时间上分几个阶段,每段≤ 20min。每段塑炼后停放 4-8h,使胶料冷却后再继续进行,直....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

发表评论
* 内容:
 
上一篇:橡胶制品看我“七十二变多元领域应用 下一篇:橡胶制品基础工艺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