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橡胶产品不良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序号
项目
现状描述
属性
产生原因
解决对策
1
不熟
拉伸、手拉、掐后回弹性差 , 制品有不圆或扭曲现象, 毛边表面有凹痕 ,产品特别易粘模 HD↓
人
1.1 脱模、排料速度过慢
1.1 使用辅助治具脱模、排料,提升排料及脱模速度.
机
1.2 机台电热管故障;模具四角落温度不均,
1.2 工务查修机台,正常后才能生产
料
1.3 混炼没加促进,或防老剂过量
1.3 重新加促混炼,混料处理
法
1.4 模板过大四角不熟
1.4 更换大机台
1.5 加硫不足:温度、时间、压力不够
1.5 提高加硫温度、时间
环
1.6 气候变化时未注意室温
1.6 随时注意关门关窗
2
缺料
软材质制品表面有缺口、空洞
制品没有明显的轮廓
制品有轮廓但存在局部凹陷
人
2.1 排料不良
2.1 督促作业员,能用排料治具的需用排料治具
机
2.2 压力不均,压力不足
2.2 加压或贴硅胶片、模具加铣花边、请工务调试机台水平度
料
2.3 料未符合标准:重量不足
2.3 逐条料过称依标准生产
2.4 与标准比:料长、料短、料厚
2.4 换标准料作业,若仍缺料则需重新确认料长度与厚度
2.5 胶料本身流动性差
2.5 改变排料方式用块料、圈料、必要时隔条排
法
2.6 温度过高
2.6 降温、
模具
2.7 模具设计不良(排列方式、模板大)
2.7 重新开模改变设计
2.8 软材质合模时压力过大
2.8 台阶、减少模具与机台接触面积、加大加深切嘴
3
断裂(分层)
制品上有破裂现象或有较深的印痕,稍用力拉伸就断开
机
3.1 机台压力过大、温度过高、料过重
3.1 压力调小、温度、料重适当调低
料
3.2 不同材质的胶料相混
3.2 换料
3.3 胶料本身关系(硬度高)
3.3.1 改变配方、模具结合处拉沟、及空处多余部分铣台阶利于增大压力 3.3.2 机台使用大吨位,压力足
法
3.4 成型接合不良,模温过高
3.4 降低温度
3.5 排圈料时过氧化物胶料含水、防粘水浓度过高、夹料方法、接头间预留距离过宽、夹得过深。
3.5 过氧化物EP料有过防粘水的在生产之前先用清水清洗后吹干水作业,夹料依实际规格改变适当方法。
3.6 加硫过足造成断裂
3.6 适当调低加硫条件
环
3.7 料中或表面有异物
3.7 回头料管理、料清洁防护,装料容器、滚轮保持清洁
模具
3.8 材料本身撕裂性差
3.8 在可选择时尽量配方使用高填充、加白色填充
3.9 模具产生模污,产品去毛边方式为冷冻喷射塑胶料去毛边,模污产品受到喷射产品,模污处易断裂
3.9 定期清理模具上的模污。
3.10出模后,中板滑块倾斜导致错位,将产品挤压而导致断裂
3.10 改善磨具设计
3.11 一般出现在单孔或4孔(含)以下,产品线径4.0以上(特别硅胶材质)、60度以下规格,切嘴过利深度、宽度不够
3.11 切嘴毛边加大、加深
4
流纹
制品有接头,流动痕迹结合处凹陷,严重时折叠会裂开。
料
4.1 胶料流动性差(高硬度、ML高)
4.1.1 料重适当加重. 4.1.2 模具结合处拉沟、及空处多余部分铣台阶利于增大压力 4.1.3 机台使用大吨位
4.2 胶料本身含油量太大
4.2 料在生产前先翻过或存放时间延长;
配方本身(A7004A、A8009)
上机前重翻生产趁热生产较好;料存放时间不可长最好在24H内生产完
4.3 胶料接近死料,混炼时间高
4.4 降低温试做无效再换料
4.4 料偏重(SIL材质需注意每批比重差异)
4.4 改重量,每批料试重量OK后再切料
4.5 材质本身易造成模具脏(N7021、N7029、N7010、N7005)
4.5 设定洗模料
法
4.6 温度过高
4.6 低温、长秒
4.7 料有水、喷....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