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帮助中心
文章分类列表

【精华】缪桂韶教授谈炼胶流程

知识中心 > 橡胶行业 > 【精华】缪桂韶教授谈炼胶流程


【精华】缪桂韶教授谈炼胶流程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缪桂韶

炼胶,包括塑炼、混炼、热炼、回炼等等,主要采用开炼机、密炼机进行。

NR、CR通常采用开炼机窄辊距薄通适当次数获得符合要求的可塑度(范围 ),满足后续工序对混炼胶流动性,以及成品物机性能的要求。NR引入“促M”或“塑解剂”,CR采用“糊精水浊液(自制)”喷入,皆可加快塑炼过程。(注意:CR塑炼有 “构型转化”过程,控制的好便利于塑炼效果。)

例一:“NR/黄铜气门嘴”直接粘合。

a法:NR先塑炼达到要求的可塑度A,随后混炼,混炼胶可塑度达AA,粘合后达标且附胶大于97%-100%。

b法:NR先塑炼仅达可塑度B(B<A),随后混炼达可塑度BB(BB<AA),即使将此混炼胶再薄通达到“AA”可塑度,粘合力与附胶状况都难以达到a法的水平,而且难以稳定。更值得注意的是,混炼胶从“BB”薄通达到“AA”水平耗时要比a法长好几倍。

例二:CR/黄铜直接粘合(采用进口粘合剂SW)。

CR若薄通恰当,非均匀扯离粘接强度不低于6MPa(甚至可达10MPa),100%附胶;若薄通不足,仅约4MPa左右。

例三:NR空心胎(内充气飞机模型小轮胎)

(借助粘合层将两半边达到一定硫化状态(如约tc70)的半成品,在有“发气剂”的状态下粘合成整体轮胎。)

NR如果塑炼达不到恰当的可塑度便参与混炼,很难获得厚度均匀,表面光滑无泡、无疤的成品,而且组合时容易造成粘合不佳而报废。“粘合用胶”的塑炼与混炼相对更加讲究炼胶技术,配方合理加上塑炼、混炼恰当,即使“两个半边”硫化状态远远超过tc100,都会粘得很好很好!

NBR、SBR、BR、EPDM、IIR,通常有不同“门尼粘度”的品牌供选用,难以借助薄通来获取或增大“可塑度”,但在混炼前适当薄通,或者包辊捣炼一段时间,改善其均匀性,减少“结聚”,也会改进混炼胶与成品的质量。

例四:先炼NBR母胶,后充NBR(成品邵A45-50度)

总方:NBR 100,“活/防”7,填料47,树脂11,增塑剂27,硫/促3.6

密炼母胶方:NBR 100,“活/防”14,填料94,树脂22,增塑剂54(总284)

成品混炼胶方:密炼母胶142,NBR50,硫/促3.6。

本方“增塑剂”量相对多,这样先“密炼母胶”,存放一段时间,使用时再用开炼机充入另一半(50份)NBR并加入(硫/促),不但配合剂分散得好,产品表面光洁无串、珠泡,品质稳定,同铸铝件的粘合十分牢靠。

NBR若采用锦湖35LM,拜耳3445,过开炼机辊成薄片充入便可;若是JSR230S,最好先多薄通几次才充入,否则质量(尤其对粘合)便难以稳定了。

例五:对NR/BR之类的并用胶

对于NR/BR并用胶配方,NR虽然先薄通到一定的可塑度,但NR/BR掺合至“包辊无洞”状态毕竟要耗去相当长的时间,倒不如将塑炼好的NR先混入一定量的填料形成强韧的包辊....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

发表评论
* 内容:
 
上一篇:【知识】胶料硬度与胶料的粘性! 下一篇:【话题】为什么产品会出现品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