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去哪儿
报告要点
供给篇:极端天气更替遏制16年天然橡胶产量
天然橡胶当前处于生产稳定发展期,厄尔尼诺与拉尼娜更替将成为2016年产量增长的掣肘。总体上,我们预计16年全球总产量在1216万吨左右,同减1.1%。理由有三:1)厄尔尼诺爆发致主产国出现大面积干旱,胶树生长与出胶率或受影响减产,拉尼娜则影响部分地区割胶工作的展开;2)07~10年新增种植面积较多且进入可割期,但目前胶农割胶积极性不高,因而总产量增加有限;3)国际三方橡胶理事会(IRCo)2016年年初推出的联合限制出口计划短期内直接影响割胶状态与割胶量。
需求篇:未来天胶消费重心在亚洲工业区
全球天然橡胶消费量由1950年的172万吨稳步提升至2015年的1217万吨,复合增速为3%。预计16年全球消费量将达1249万吨(同增2.63%),中国为502万吨(同增7.2%)。目前消费区主要集中于东南亚新兴工业区,中国消费、进口全球占比分别为39%、70%。从下游产业链来看,天然橡胶最大消费量源于工业需求——69%用于轮胎制造;轮胎制造主要由汽车制造业拉动。我们判断未来天胶消费消费仍以亚洲工业区为主,主要由汽车制造业及轮胎消费拉动,其他领域消费量占比小且趋于稳定。
价格预测:年内基本面改善,看涨16年胶价
我们预计2016年国际天然橡胶均价1500美元/吨,高点有望达到1750美元/吨(现价1280美元/吨);国内方面预计全年市均价12500元/吨,高点有望涨至14500元/吨(现价10900元/吨)。我们对2016年橡胶价格判断主要基于以下理由:(1)预计2016年天然橡胶产需缺口达31万吨。我们预计2016年全球天然橡胶产量在1218万吨左右,较15年下降1.09%;从而导致2016年天然橡胶供需缺口为31万吨。(2)全球量宽背景支持年内天然橡胶价格。1)美联储加息时点不断后延,压制美元指数;2)全球量化宽松开启(欧洲、日本、中国持续降息)利多大宗商品。
供给篇:极端天气更替遏制16年天然橡胶产量增长
天然橡胶是世界四大工业原料之一,来源于三叶橡胶树,种植6-7年后方能割胶,开割期长达30年左右。天然橡胶主产区在05~08年增加种植,导致11~16年可割胶面积的增加;2015年全球天然橡胶供给总量为1231.4万吨,同增1.64%。
天然橡胶具有农产品属性,长期来看其产量主要受生长周期及割胶效率影响;短期来看天气状况及政策变动都会对产量产生影响;天然橡胶生长区域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各国,其中泰国、印尼、马来西亚与中国都是重要的产胶国。总体上,我们预计2016年全球天然橡胶产量在1218万吨左右,较15年下降1.09%。基于以下判断:1)厄尔尼诺爆发致东南亚主产国出现大面积干旱,胶树生长与出胶率或受影响减产;2)07~10年新增种植面积较多且进入可割期,但目前胶农割胶积极性不高,因而总产量增加有限;3)国际三方橡胶理事会(IRCo)2016年年初推出的联合限制出口计划短期内将从基本面上影响天然橡胶供给。
供给稳增长时期需密切关注极端天气状况
天然橡胶种植自20世纪中叶蓬勃发展至今,按照不同的增长速度大致可分为5个时期,不同阶段影响天然橡胶的因素主要有:可割胶面积、胶农割胶积极性以及单产等其他偶发性因素等。当前对应的是天然橡胶稳定发展时期,厄尔尼诺及随后的拉尼娜将成为2016年产量增长的掣肘。
天然橡胶产量具有周期性,产量与可割胶面积和割胶效率高度相关,同时偶发性因素也会影响天然橡胶的供给。从长远来看,天然橡胶的供给具有长期稳定性,主要受可割胶面积及单产影响:1)可割胶面积。根据天然橡胶的生长周期计算,橡胶树6~8年进入可割胶状态,8~10年进入高产期,因此2016年的天胶产量与2008~2010年天胶新种植面积高度相关;2)割胶效率。割胶效率与天然橡胶单产及胶农积极性有关。若橡胶生长期环境水热条件均衡,则单产较高;若胶农割胶积极性不高,则他们有可能放弃割胶或者转业,影响橡胶产量。
短期来看,政策导向及极端天气等偶发性事件也会影响天胶产量。1)2016年三方橡胶理事会(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计划从3月开始实施出口削减计划,预计3-8月内减少61.5万吨出口量,将从基本面上影响天胶供给;2)偶发性因素也会影响天胶生长与割胶效率。橡胶树生长需高温多雨少强风的环境,极端天气如台风、洪水以及干旱等容易引起橡胶减产,台风还会推迟割胶期的到来;遇破坏性极强的地震及海啸,胶农或因忙于灾后重建而减少割胶。
从历史上来看,全球天然橡胶产量自20世纪中叶稳定增长至今,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34%。
第一阶段(1961~1973)此阶段属于战后经济修复阶段,产量增长的推动因素为经济复苏与生产技术的提升。一方面,东南亚主产区在战乱后的修复期纷纷主动扩大种植,但是由于橡胶生长周期长,因而产量增长出现了滞后性;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在恢复过程中,胶农生产积极性提高,因而此阶段橡胶产量稳中有增;此阶段中天然橡胶消费增长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割胶制度与割胶技术的改善为天然橡胶单产提高创造了条件。
第二阶段(1973~1983)此阶段天然橡胶产量平均增速减慢,主要是全球经济遭受两次石油危机重创,胶农情绪悲观;主产区遭遇了大型厄尔尼诺的破坏。1)1973~1979年期间,全球经济经历了两次较大的石油危机,经济萧条致全球天然橡胶价格走低,胶农割胶积极性不高,全球天然橡胶产量增速有限,1980年天胶供给还出现下滑;2)1982年又爆发了大型厄尔尼诺,对天然橡胶生长进一步产生影响,泰国、印尼等天然橡胶单产在此阶段出现下滑。
第三阶段(1983~1995)此阶段为快速增长时期。1975年左右天然橡胶供给增速明显,主要影响因素为生产效率的提升。主产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提振胶农积极性、鼓励橡胶种植,因而上一阶段的新增种植面积在此阶段进入割胶期、旺产期,对应可割胶面积相应增加;另外橡胶树良种和新割胶技术的利用也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升。
第四阶段(1995~2006)此阶段为增速放缓时期。 1999年前后出现停滞,主要影响因素为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效益显著、胶农生产积极性高。东南亚国家政府频频推出橡胶生产的相关扶持政策,一方面致力于提高橡胶生产的效率,另一方面提振胶农生产积极性从而带动橡胶产量上升;但是1998年爆发了高强度厄尔尼诺,致天然橡胶生产遭受重创。
第五阶段(2006至今)此阶段为生产稳定发展期。天然橡胶生产稳增长时期,主要是受2000年前后天然橡胶新增种植面积较大,且天然橡胶种植及抚管技术愈益成熟;另外,自2002年起主产国通过多项税收、补贴政策提高胶农生产积极性,产量有显著增加;其中较为极端的是2009年同时遭受厄尔尼诺及次贷危机影响,天然橡胶种植效率及割胶积极性受到明显影响,单产下降明显。
预计2016
年全球天然橡胶产量小幅收窄
天然橡胶主产区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占全球总产量90%;泰国、印尼、马来西亚三国全球占比69%;越南、中国也是重要的天然橡胶生产国,产量位于全球第三、四。
我们认为,天然橡胶生产端高度集中使得天然橡胶主产国在天然橡胶供给方面具有较高的发言权,种植资源及政策因素、极端天气变化都能影响全球天然橡胶供给。我们预计2016年天然橡胶产量为1218万吨,同减1.1%。基于以下判断:1)半世纪以来最强厄尔尼诺爆发及随后大概率发生的拉尼娜将致东南亚主产国先旱后涝,部分胶园因干旱而突发山火焚毁;而拉尼娜或带来暴雨可缓解旱情,但是不利于割胶工作的展开,因而主产国产量增加有限;2)从橡胶树7~9年的生长周期来看,07~10年新增种植面积较多且目前进入可割期,但由于15年割胶经济效益不明显,目前胶农割胶积极性不高,部分成熟胶园遭废弃,因而产量增加但增幅有限;3)国际三方橡胶理事会(IRCo)2016年年初推出的联合限制出口计划或短期内直接影响橡胶供给状态。
泰国:限产期结束后或增加天胶出口
泰国是全球最大产胶国,2015年生产天然橡胶447.3万吨(同比增加3.47%),产量占全球天胶总产量的36%,;其生产的橡胶约20%用于国内消费,其余出口;主要出口产品包括浓缩乳胶、标准胶和烟胶片等。
其全球最大产胶国地位的确立得益于其绝佳的自然环境优势以及政府扶植政策的推动:1)泰国气候条件及地理位置适合天胶生长。在泰国东部地区18个府中,宜栽面积达250万公顷;2)政府重视发展橡胶产业,给予多项补助扶持政策,包括发放补助及收储等;受政策推动影响,橡胶种植面积不断增长,奠....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