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帮助中心
文章分类列表

橡胶用物理增塑剂(软化剂)简介

知识中心 > 橡胶行业 > 橡胶用物理增塑剂(软化剂)简介


橡胶用物理增塑剂(软化剂)简介


物理增塑剂在橡胶中的增塑机理,是增大橡胶分子链间的距离,减少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并产生润滑作用,使分子链之间容易滑动,从而增加胶料的塑性。

根据生产使用要求,物理增塑剂应具备以下条件:

1.增速效果大、用量少、速度快。2.与橡胶相容性好。3.挥发性小。4.不迁移。5.耐寒性好。6.耐水、耐油和耐溶剂。7.耐热。耐光性能好。8.电绝缘性能好。9.耐燃性好。10.耐菌性强。11.无色、无味、无嗅、无毒。12.价廉易得。

实际上,目前还没有真正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增塑剂。因此,多数情况下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增塑剂混合使用。增速效果大,而用量有多的较“主增塑剂”,其辅助作用的较“助增塑剂”。

物理增塑剂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以下五类:

1.石油系增塑剂

2.煤焦油系增塑剂

3.松油系增塑剂

4.脂肪油系增塑剂

5.合成增塑剂

石油系增塑剂

石油系增塑剂时石油加工过程中所得的油品,主要包括芳烃油、链烷烃油、环烷烃油。其他通用的油品还有机械油、柴油、重油、凡士林、石蜡、沥青和石油树脂等。

石油系增塑剂对胶料和硫化胶的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烷烃和环烷烃对胶料的增塑作用较芳香烃大,而且含量越高,增塑效果越明显。芳香烃能增加胶料的粘合性。烷烃和环烷烃能改善硫化胶的生热、弹性和耐寒性能,而芳香烃能使硫化胶保持较高的强力。

为了改善胶料加工性能而在混炼时加到橡胶中红的石油系油品,称为“操作油”或“加工油”。在合成橡胶生产时,为了降低成本和改善胶料的某些性能,直接加到橡胶中的油品,其用量在15份以上时称为“填充油”,14份以下时也成为“操作油”。

石油系增塑剂的性质

物理性质

1.相对密度、初沸点    相对密度指各组分平均值,它与粘度相关联,并影响到胶料的相对密度。初沸点表示油的挥发性,沸点低容易在胶料中形成气泡。

2.粘度    粘度既影响胶料的塑性,也影响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低粘度能使硫化胶具有较低的硬度和较高的弹性。高粘度会使硫化胶的拉伸强度、伸长率和生热性增大,定伸应力,耐寒性和弹性降低,但耐热性能较好。

石油系增塑剂的粘度主要取决于环烷烃和芳香烃的含量,含量越高,粘度越高。

3.凝固温度    凝固温度取决于增塑剂的分子量及烃的种类、含量和结构。低凝固点的增塑剂能使胶料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并便于在不同季节使用。

4.闪点    闪点表示石油系增塑剂中存在低沸点馏分的情况。低闪点的增塑剂在胶料加工过程中能损失大量的易挥发物质。

5.苯胺点    苯胺点是测定石油系增塑剂中烃类含量的指标。苯胺是一个极性化合物,所以测定苯胺点可得知油品的极性大小。苯胺点越高,含烷烃越多。苯胺点越低,含芳香烃越多。苯胺点高,分子量也高。

化学性质

1.沥青质    是石油系增塑剂中不溶于正戊烷的含少量S、O、N的碳氢化合物。它是原油蒸馏残渣的成分。沥青质含量高,会使胶料变硬,在胶料中不易分散,并有污染性。

2.氮碱    是出去沥青质后用85%冷硫酸处理的不溶于正戊烷的含吡啶、硫醇、羧酸、醌等机型化合物的部分。这类物质对胶料有软化和增粘效果,并对硫化有弱促进作用,硫化曲线平坦,但有污染性。

3.第一亲酸物    它是增塑剂在硫化时消耗硫黄的重要成分。给成分和第二亲酸物一样,又是决定增塑剂与极性橡胶和不饱和橡胶相容性的重要成分。其含量在15%以下没有污染性。

4.第二亲酸物    是第一亲酸物的液体残留物。与所有橡胶的相容性好,没有污染性,对硫化物影响。

5.饱和烃(烷烃、环烷烃)    该组成除丁基橡胶外,与其它橡胶相容性都低,但在天然橡胶、丁苯橡胶、氯丁橡胶中有利于胶料的混炼和压出,对粘着性起有效的抑制作用。

石油系增塑剂除上述主要指标外,还控制色泽、折射率、水分、机械杂质、PH值等项目。

橡胶工业常用的石油系增塑剂有以下几种

1.

高芳烃油

2.

环烷烃油

3.

链烷烃油(石蜡油)

本品的稳定性、耐寒性很好。

4.

机械油

特别适用于顺丁橡胶中

5.

合成锭子油

6.

高速机械油

7.

变压器油

本品为常用石油系软化剂、耐氧化、凝固点低,有较好的耐寒性及绝缘性,所以主要用于绝缘橡胶制品,其他性能同机械油。

8.

重柴油

9.

软化重油

10.

工业凡士林(润滑剂)(增塑剂)

性质及来源:淡褐至深褐色膏状物,污染性较小。相对密度0.88~0.89。由石油残油精致而得,其主要指标参见石油部标准SY1607-77。橡胶工业控制的主要指标:恩氏温度(60℃)2.99。滴点54℃。PH值6~9。机械杂质≤0.03%。

功用:本品为润滑剂增塑剂,能使胶料具有很好的压出性能,能提高橡胶与金属的粘合力,但对胶料的硬度和拉伸强度有影响,有时会喷出制品表面,一般用于浅色制品。由于本品中含有地蜡成分(微晶蜡),故本品也可作为物理防老剂使用。

11.精白蜡(高熔点石蜡)

12.白石蜡(工业用石蜡)

13.黄石蜡(普通石蜡)

14.

石油树脂

性质及来源:黄色至棕色树脂状固体。软化点60~125℃。相对密度0.970~0.975。闪点约260℃。折射率1.58~1.60。酸值≤1。溴值20~30。能溶于石油系溶剂,与其它树脂的相容性好。分子量600~3000。由裂化石油副产品烯烃或环烯烃进行聚合或与醛类、芳烃、萜烯类化合物共聚而成。

功....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

发表评论
* 内容:
 
上一篇:橡胶用炭黑的分类及用途 下一篇:橡胶粉综合利用的途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