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橡胶工业发展(四)
抗战胜利后,广州橡胶工业曾一度复苏,不少歇业多年的老牌胶鞋厂相继复业,还新出现了胶管、胶带、胶板、自行车胎的生产厂以及汽车轮胎的翻新厂。1947年,全市的橡胶厂发展到227家。可是好景不长,随着国民党的败退,通货膨胀,洋货充斥市场,众多的橡胶厂陆续倒闭,开工的或半开工的不过83家,尤其是生产力车胎的厂家,原来已经不多,只有七家,这时却转业或关闭了5家,剩下的宝捷、大行2家也要靠生产副业——胶鞋和胶屐皮才能继续维持下去。
解放前广州橡胶业萌芽、畸形发展、衰落的过程,是旧中国民族工业的一个缩影。
广州的橡胶工业在1950年解放后也很快有了复苏,1951年达到214家,为了节约生胶,保证产品质量,首先对生产分散、技术基础薄弱的胶鞋厂进行了改组。除保留合作、民新、南方、利民、大中华、杰厂、新中华等几家条件较好的胶鞋厂独立经营外,对其他40多家胶鞋厂实行并厂联营,组成4个联社和一个联厂。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1952年生胶从香港进口 遇到....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