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墙乳胶漆的雨痕问题及改善方法
合成树脂乳液外墙涂料,这里简称外墙乳胶漆。外墙乳胶漆在施工完成后,遇到雨水后,漆膜表面会形成各种各样的雨水流过的痕迹,出现墙面发花,造成工程质量事故,工程返修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外墙涂料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国内很多地区从节约、安全等方面考虑,禁止高层建筑再使用外墙砖,并作出相关规定。如重庆,沈阳等城市出台了关于高层建筑限用(禁用)外墙砖的规定。这些政策或措施促使外墙涂料的应用越来越广。外墙乳胶漆由于其所具有的环保、安全、经济、施工简便等优势,逐步成为建筑外墙装饰的主要材料。虽然外墙乳胶漆有很多优点,但由于其本身的固有物理特性,使之在某些性能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干燥时间长,聚合物的热塑性、机械性能不高等等。导致外墙乳胶漆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或大或小的问题。其中雨痕现象是外墙乳胶漆装饰工程中较常遇到的问题。雨痕是指外墙乳胶漆漆膜经过雨水冲刷后产生的痕迹。雨痕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较为典型的行业难题。了解雨痕形成的原因,更好地解决该问题是本文的出发点。
1.外墙乳胶漆雨痕的类型
产生雨痕问题一般是有色的外墙乳胶漆,尤其是颜色较深、明度较低的乳胶漆漆膜。当颜色越深,出现雨痕时该现象就越严重。白色的也会产生,但没有深色漆那么明显。同时,受雨水的冲刷程度不同,雨痕问题的严重程度也不同。基层、腻子层的化学成分析出也会加重雨痕现象。
结合长期对外墙乳胶漆雨痕现象的观察,发觉外墙乳胶漆雨痕现象的轻重程度、产生的机理均不一样,根据其产生的机理和严重程度,大致可将雨痕现象分为3种类型:溶出雨痕(亮斑)、冲刷雨痕、泛碱雨痕。
2.各类雨痕现象分析
2.1 溶出雨痕现象
溶出雨痕是指外墙乳胶漆施工完成后,短期内(通常1周到1个月)遇到小雨或阵雨,墙面局部受到雨水冲淋,漆膜中的部分物质溶出,形成点状或条状的光斑,这类雨痕在这里称为“溶出雨痕”。通过模拟实验,局部用水淋过的乳胶漆漆膜出现了水流流过的痕迹,出现了发亮斑点。通过观察,水流过的地方有发亮的溶出物,比漆膜原本的光泽高,造成了雨痕、发花现象。通过对溶出物质进行采集、分析,发现其主要成分是各类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由于漆膜耐水性差或漆膜干燥时间不够,性能未完全建立,遇到雨水后溶出的表面活性剂导致了雨痕现象的产生。
2.1.1 溶出雨痕的原因分析
乳胶漆是一个复杂的混合分散体系,很多原材料含有大量的表面活性剂。归结一下乳胶漆体系表面活性剂的来源,包括(1)乳液;(2)各类助剂,如润湿剂、分散剂、消泡剂、增稠剂等;(3)色浆。这些表面活性剂在一定时期内会存在于漆膜里面或慢慢迁移至表面,绝大部分表面活性剂是亲水型的,当漆膜遇到雨水后,雨水很容易就会溶出或冲刷掉这些表面活性剂。如果雨水只是局部或短时间淋洒在乳胶漆漆膜上,局部带出或冲走漆膜的表面活性剂,漆膜就会出现各种条状或点状痕迹,造成乳胶漆漆膜光泽、颜色不一,出现溶出雨痕(亮斑)现象。如果下大雨,墙面整体受到雨水的冲刷,溶出雨痕现象是比较轻微的,基本看不到雨痕问题,这是由于雨水整体冲掉表面活性剂,使得漆膜颜色、光泽没有对比反差所致。
2.2 冲刷雨痕现象
这类雨痕主要集中屋檐,窗台下面。雨水打在屋檐、窗台上,积聚后顺着一些固定位置往下流淌,时间长了,漆膜表面就留下一道道....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