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丨21个装配式建筑常见施工质量通病案例
本文总结了21个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01
渗漏
悬挑脚手架设置不合理、线管接头位置处理不到位引起渗漏。
脚手架洞、螺杆洞堵设不密实,引起渗漏。
构件加工过程中在波纹管、线盒位置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导致外墙渗漏。
在线盒、线管位置出现渗漏。
加工厂不按图纸生产,将保温板铺设至飘窗边,导致渗漏。
防治措施
设计部:施工现场设悬挑架方案必须会同设计部,提前确定挑架位置,在转化设计时避开纵向钢筋。
加工厂:加工构件时必须按构件图及说明进行加工,不得随意更改,质量员对每道工序严格把关。
严格控制混凝土塌落度、砂石级配、混凝土的振捣、养护工作,特别对波纹管密集部位、线管(盒)集中部位重点跟踪和监督;
现场:对挑架洞、线管接头位置、穿墙螺杆洞的封堵必须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封堵前清理干净、洒水湿润,封堵时必须采用干硬性(混凝土)水泥砂浆,并按比例掺入微膨胀剂分层填实;挑架洞封堵厚度同墙厚,待干后刷二道JS水泥基涂料;质量员对每立面,每层进行专项验收。
02
灌浆口普遍存在不密实防止措施:使用1:3干硬性水泥砂浆掺入微膨胀剂填实,待其干后质量员用小锤检查。
03
防治措施
1)设计部根据设计3D模型及斜支撑长度、角度,向施工现场提供预埋螺栓的定位图;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检查是否与线管、线盒相碰,及时提供修改图。
2)现场质量员根据预埋螺栓定位图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位置是否正确和固定、是否遗漏、丝扣外露长度及其保护;如发现与预埋线管、线盒相碰及时与项目技术负责人或设计部联系提出修改建议。
04
叠合板裂缝分析
转化设计
局部分割不合理,预制叠合板厚度为50mm,构件尺寸过大。
加工厂
第1天浇筑构件第2天开始安排拆除边模,扰动构件内钢筋,2天内起模,查2天试压报告均大多在10-13MPa左右,此时构件大多产生微裂缝,没有按设计规定强度拆模。
施工现场
构件卸车、堆放、吊装均存在问题,卸货及吊装时仅用4个吊点进行卸货,堆放过高(11-13层),不同构件混放,垫块不对称,堆放区构件明显出现不同程度弯曲和变形;现场支撑位置和方向均错误(应与钢筋桁架垂直)。
叠合板卸车
叠合板卸车时仅用4个吊点。
叠合板堆放
叠合板堆放不分规格、不按规范要求,产生扰度和开裂。
叠合板安装
叠合板安装就位后,支撑没有按规定设置导致叠合板开裂治理现场裂缝措施:采用(环氧树脂类)压力注浆对裂缝进行封闭。
防治措施
设计部根据构件的重心位置,在构件设计加工图上标注叠合板吊点位置和数量及指北针。
加工厂根据构件设计加工图上标注吊点位置和数量及时在叠合板相应位置做好明显标识。
起模强度必须按设计要求,加强养护。
构件在起模、运输、堆放、吊装前技术员必须进行技术交底,吊....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