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漆,烫蜡,桐油,清漆,油漆和木蜡油工艺。
#干货 135 个
漆(lacquer)的历史非常悠久,考古学家在河姆渡遗址发现的一只髹(音xiu,指为器物涂漆)漆木碗,距今已有7000多年。
一:“漆”的起源
漆字的篆书写法
漆(lacquer)的历史非常悠久,考古学家在河姆渡遗址发现的一只髹(音xiu,指为器物涂漆)漆木碗,距今已有7000多年。
根据史料推测,在新石器时期,古人就已经认识到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
“漆”字的构成也可佐证:漆来源于漆树(sumach,lacque tree),所有树木名称的汉字都从木旁,例如:松、柏、榉、杨等等,唯独“漆”字从水。
因为这种树的树干处会流出汁液,称之为“桼”:上部从木,中间从人,下部从水,形象地表明漆树、人、漆液的关联。《庄子•人世间》中有语:“漆可用,故割之”,是中国最早关于采割生漆的记载。
二:大漆和漆树
大漆(Chinese lacquer;japan;Japanlac),又名天然漆、生漆、土漆、国漆。以前的人们并不知道制作大漆所依据的化学原理,而是通过不断的观察和实践掌握了大漆的奥秘。
从漆树中自然分泌出来的漆液,经日晒后会形成黑色发亮的漆膜,这引起了古人的注意,并寻思怎么利用。慢慢的,
人们学会了从漆树中收集更多漆液,把它刷在器物上,就成了原始的漆器。
漆树的人工栽培应运而生,《诗经》记载:“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曰,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桐、梓、漆”,表明在先秦时期,漆树就已经成为一种经济树种。
漆树的特征
漆树是落叶乔木,树高可达20米。树叶呈椭圆形,初夏开黄绿色的花朵,秋季结果成扁球形。漆树在中国分布很广,环绕四川盆地的几个省份是其分布中心,因为这些地区气候温润,非常适于漆树的生长。
这是人工种植的小木漆,割漆需要爬树。
八年以上的漆树可以产漆,漆农用蚌壳割开树皮,将蚌壳或竹片插在刀口下方,采集的漆液汇入木桶后,用油纸密封保存。
从漆树上割取的天然漆液,叫生漆,而熟漆是指经过日照、搅拌,掺入桐油氧化后的生漆。
流了大概两个小时的漆液,已经从乳白变成栗壳色。
漆液的主要成份是漆酚,其他还有树胶质、氮、水分及微量的挥发酸等,刚割取的漆液呈乳白色粘稠状,接触空气后氧化颜色慢慢变深,最后成为栗壳色。
生漆很难调成鲜艳的色漆,因为生漆本身色泽深沉,颜料加入其中,很容易被生漆原色征服,所以古代漆器大多是黑、朱二色。
将漆液一点点收集在罐子里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诗中的朱漆大门在封建时期是官府专用,普通百姓为了避嫌大多选择黑漆。
俗语说“凡漆不言色者皆黑”,现在人们还用“漆黑一片”来形容夜色的黑。至于让生漆变黑,可以将铁锈水调入漆中,氧化铁和漆酚发生呈色反应,搅拌均匀后,刷在物件上,黝黑如墨。这种黑漆也叫乌漆、玄漆。
明清时期的大漆家具
精美的日本漆器
大漆涂装应用源源流长,古今中外闻名,其对环境影响小,具有防水、防虫、杀菌、防腐的功效外,漆料对酸性、盐分、潮湿的耐力强。
其功能不仅能美化,更能保护器物,一直被视为理想涂料的首选,漆业因此非常昌盛,经久不衰。
漆器和瓷器被视为东方文明的象征,后传至日本,因为日本人在生活中仰赖漆器的程度远远超越其他民族,西方人因此把漆器称为“Japan”,而把瓷器称为“China”。
大漆在20世纪遭遇了的真正挑战。由于大漆本身存在劳动生产率低、批量化程度低、成本高等局限,随着化学涂料的出现,大漆的应用范围越来越窄。
由于化学涂料原料廉价、批量生产容易、成本低、功能多、应用广泛,几乎全面取代了这种应用千年的涂料之王。
三:桐油
图片
桐树和油桐花
因为大漆的产量有限,古人又找到了桐油(tung oil),桐油比大漆更容易获得,成本更低,因此古人常常在漆中掺入桐油,油和漆混合,取长补短,物尽其用,可谓创举,油漆(paint)一词就是这么产生的。
图片
用来榨油的桐树种子
桐油是将采摘的桐树种子经机械压榨,加工提炼制成的工业用植物油。油桐种子含油率一般在35%以上,其中种仁含油率60%左右。
生桐油也叫胚油,外观淡黄,干燥速度较慢,而且漆膜的透明性和粘性较差,不能直接用作涂装。
生桐油经过高温熬制,并添加松香(rosin)作为干燥剂,经精密过滤后成为熟桐油,稳定性和涂装效果大为改进,油膜质感明显,既具有一定的硬度,又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和弹性,但抗老化性能不及大漆。
图片
熟桐油和生桐油的颜色区别明显
熟桐油熬制工艺比较复杂,对油温敏感度高,市面上的桐油产品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可以用于涂装,但无法保证可预期的效果。
一些质量不佳的熟桐油的油膜会出现霜花、网纹、丝纹等现象。
桐油用途极为广泛,它是制造油漆、油墨的主要原料,并可制作油布、油纸、肥皂、农药和医药用呕吐剂、杀虫剂等。
历史上,桐油最常见的用处是古代木建筑的防腐,不仅成本低廉,而且效果颇佳。
图片
使用桐油防腐的中国古代木建筑
桐油内含的桐酸对黏膜有刺激性,吸收后会损害肝和肾,生桐油挥发的桐酸气味比熟桐油大很多。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桐油的外观与食用油类似,但不能吃,如果误食会导致剧烈呕吐。如果食用油中混入少量桐油,则更危险,长期食用可能引发亚急性中毒。
防腐木油、桐油和清漆有什么区别?
防腐木油,涂在木材表面,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附着力,能在木材表面形成一种保护涂层,能抵抗紫外线辐射,有效阻止木材开裂、变形,可以突出木材的材质美,可以防腐防虫蛀。
桐油,一种带干性植物油,具有干燥快、比重轻、光泽度好、附着力强、耐热、耐酸、耐碱、防腐、防锈、不导电等特性,用途广泛,但桐油毒性较大,忌内服。
清漆,以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再加上溶剂组成的涂料。由于涂料和涂膜都是透明的,也称透明涂料。涂在物体表面,干燥后形成光滑薄膜,显出物面原有的纹理。
清漆特点:
1)能减少紫外线照射产生的伤害,只要漆层完好,可有效延缓色漆的老化。
2)原厂清漆材料主要为高温固化的单组分漆:聚氨酯或聚酯。修补漆常用的清漆材料主要为自然固化的双组分丙烯酸酯类。所以清漆的气味特别浓也特别难闻。
3)美观,光泽度高,但易出现划痕。
4)比普通漆更易受到环境污染的侵蚀。
图片
传统的油纸伞表面涂的就是桐油
四:蜂蜡
我国传统家具涂装有“南漆北蜡”的说法。即南方流行用大漆进行涂装,而北方家具多用蜂蜡(beeswax)处理。
但是“....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