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面漆涂膜橘皮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浅析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汽车的评价不仅限于汽车的动力性能、安全性能、操作舒适性能等,还特别要求汽车漆膜的装饰性,因此汽车的外观质量也成为人们评价汽车质量的重要依据。以往对汽车漆膜涂层外观质量视觉效果的评估主要是通过它的颜色及肉眼的视觉效果进行,现在对漆膜的影像清晰度及表面是否有橘皮亦提出了要求,波纹大小不同的表面,给人的视觉感官也不同。此时,汽车厂商将漆膜橘皮列为涂装车间下线检查工位的必检项目之一,但是在汽车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汽车使用的板材、涂装材料、喷涂设备、喷涂环境、现场工艺参数管控以及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影响,汽车涂膜难免产生橘皮缺陷。橘皮会导致车身鲜映性、丰满度和平整光滑度等外观性能下降,会直接影响中高档轿车的漆膜外观质量。如何解决漆膜橘皮缺陷问题,提高漆膜外观质量是各大汽车厂商都会遇到的一个难题。本文将结合涂装实际生产现场,就水性面漆涂膜橘皮的成因,检测方法以及改善措施等进行分析和探讨。
1 橘皮定义及成因
1.1 橘皮定义
橘皮是涂膜表面的一种波浪式纹路,在对车身进行喷涂时漆膜表面出现类似的橘子皮、柚子皮那样的皱纹。皱纹的凹凸度约3μm左右。我们根据波长范围不同分为长波、短波两种,汽车漆波纹结构的波长一般在0.1到30mm,视觉进行评估时通常用橘皮程度或纹理大小等主观术语来描述。在高光泽表面能观察到橘皮,即在亮暗区域交替的波纹结构,由于表面波纹每点的倾斜度不同,造成入射光线会朝着不同方向放射,只有对应我们人眼方向的反射光线的部分被视为亮区域,所以橘皮也可定义为“高光泽表面的波状结构”。在涂装车间,车身漆膜表面的橘皮使涂层表面目视有斑纹、未流平的感官。
1.2 橘皮的成因
车身涂层的颜色、光泽、雾影度和表面结构等影响着人们的视觉效果,光泽和影像的清晰度常用来衡量涂层的外观。但当漆膜表面有橘皮时,细小的波纹会干扰反射影像,使图像边缘变得模糊且不再清晰,降低漆膜表面的明亮度或鲜映性,降低漆膜外观质量,所以橘皮是涂装过程中常见又较难克服的流平性问题(主要是垂直面),影响漆膜表面橘皮的因素包括涂料本身的粘度、底材粗糙度、喷涂工艺、喷涂环境等很多方面,现在国内使用的大部分涂料厂家都会选择合适的稀释剂用于调整涂料粘度,优化流平效果,除此之外,现场车身漆膜存在的橘皮缺陷,主要是由生产控制,底材粗糙度、喷涂工艺及喷涂设备等方面造成的。
从涂料本身来说,涂料在配方设计过程中,均会选择合适的溶剂,添加部分流平助剂,或在现场根据喷涂环境添加一些挥发性较慢的高沸点有机溶剂,确保现场施工粘度在涂料设计的温度-粘度曲线范围内,改善涂料的流平性,确保达到合格的漆膜外观质量。
从喷涂工艺方面,喷涂的压力、喷涂量、喷涂距离、走枪速度、一次喷涂的厚度、流平时间、流平温度等均影响漆膜流平,喷涂方面,选择雾化性能良好的喷涂设备,使涂料达到良好的雾化效果。膜厚对橘皮的也有影响,主要是波长光谱有助于优化表面外观,调整合适的涂层厚度,在控制到清漆不流挂的限度下,增加清漆层厚度可改善流动和流平性能,并且适当的延长流平时间。综上所述,漆膜橘皮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
2 漆膜橘皮检测方法
2.1 目视法
在涂装检查工位,用人眼聚焦在车身漆膜的光源反射影像上,进行目视主观定性分析反射光的清晰度就可以从视觉上评估漆膜外观效果。当眼睛聚焦在光源的反射影像....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