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化液在使用中的一些误区
1
引言
磷化液在使用中存在诸多误区,如长时间在常温或更低的温度下使用、高浓度下使用、不顾条件地降低磷化时间、使用地下水或污水配制磷化槽液、不重视前处理工艺流程等。产生这些误区既有直接原因,又有间接原因。
直接原因:一是有关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顾产品质量;二是减少设备投资,导致“凑合使用”;三是轻易相信某些供应商的虚假宣传。
间接原因:一是企业缺乏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想当然地使用磷化液;二是受某些行业初始技术、工艺水平、工艺装备的影响,认为既有的工艺就是完全正确的;三是通过不正当竞争使用质量低劣的磷化液。
存在如此多的误区,企业不能很好地使用磷化液,导致磷化液浪费严重、磷化膜质量低下、生产成本加大、污染物处理难度加大、污物处理费用升高。
2
磷化液在使用中的误区
2.1
磷化温度越低越好
有关磷化温度,行业中往往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最好在常温或更低的温度下长时间使用磷化液。殊不知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为了满足生产节拍和质量,往往需要加大药剂使用浓度或延长处理时间来弥补温度的不足。
根据磷化反应原理,升高温度可以加快磷化反应速度,有利于磷化反应的进行。在相当多的中小企业,往往都采用常温磷化,甚至在冬季也不加温,磷化液多数情况下都呈黑色。
我们知道,温度过低时不利于磷酸电离,磷化液中游离的PO
4
3-
过低,很难形成磷化膜,而此时磷化液中的游离磷酸又过高,快速腐蚀金属使大量的Fe
2+
进入磷化液中,磷化液很快变黑。同时温度过低,削弱了NO
3
–
和NO
2
-
的氧化性又进一步加快了磷化液变黑的速度。从式(3)可以看出,温度过低不利于Fe(NO)
2+
分解。
以亚硝酸盐为主要促进剂的磷化液,NO与Fe
2+
在上述温度下形成稳定的深棕色络离子Fe(NO)
2+
,过多时就变成了黑色。反应原理如下:
Fe
2+
+ NO
2
-
+ 2H
+
= Fe
3+
+ NO + H
2
O (1)
Fe
2+
+ NO = [Fe(NO)]
2+
(2)
可见,反应后生成的NO并没有从溶液中溢出,而是与Fe
2+
结合成亚硝基配合物。式(1)和式(2)在实验室称作“棕色环”反应。
注意,式(1)是Fe
2+
与NO
2
-
反应,而不是Fe
2+
与NO
3
–
反应,原因是Fe
2+
与NO
3
–
必须在浓硫酸等强酸性条件下才能发生式(1)的反应,而Fe
2+
与NO
2
-
在磷酸等弱酸性条件下就可以发生式(1)的反应,这恰好符合磷化液的工作条件。生成的Fe(NO)
2+
在工作状态的磷化液中能稳定存在,在磷化液温度升高时不稳定,发生分解并溢出NO。反应如下:
[Fe(NO)]
2
+
= Fe
2+
+ NO↑ (3)
但是温度超过一定限度,副反应增多,磷化液自身消耗,生成额外沉渣。不管磷化液工作还是不工作,额外生成沉渣都存在。原因如下:温度升高,加快磷酸二氢根电离生成大量的PO
4
3-
离子,在Zn
2+
离子含量一定时,两者的浓度满足Zn
3
(PO
4
)
2
的溶度积时便生成Zn
3
(PO
4
)
2
沉淀,即额外沉渣。反应如下:
H
2
PO
4
-
=2H
+
+PO
4
3-
(4)
3Zn
2+
+2PO
4
3-
=Zn
3
(PO
4
)
2
↓ (5)
正常情况下,温度升高,会有少量的额外沉渣生成。当温度超高上限时,破坏了正常温度下的槽液平衡,原有的游离酸度、总酸度和酸比值会打破,需要重新建立新温度下的槽液平衡,即升高了游离酸度,降低了总酸度和酸比值,也就是说额外消耗总酸度生成大量沉渣。
式(5)对于温度来说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一旦槽液温度超过上限生成沉渣,再降低温度不能回复槽液原有的游离酸度、总酸度和酸比值,必须通过加入新鲜磷化液的办法才能回复槽液原有的参数。磷化液的加热系统最好采用合格的自动温度控制系统,并设有温度上限报警装置。无自动控制系统时需要人工参与控制,严禁温度超过上限。
目前,多数涂装企业的磷化温度都在30-45℃之间。
2.
2
磷化液浓度越高越好
实际工作中,磷化液的浓度是通过其酸度来控制的。磷化液的酸度包括总酸度、游离酸度。
总酸度:磷化工作液的总酸度,对磷化膜的完整性有直接影响。当总酸度低于下限时,不能形成完整的磷化膜,而高于上限时,生成的磷化膜粗糙,甚至挂灰。
正常使用时涂装磷化液的总酸度控制在15-25点之间。
游离酸度:在一定范围内,游离酸度升高,磷化膜溶解加快,膜重降低,基体的腐蚀迅速增加。游离酸度过高,难以形成磷化膜;游离酸度过低,基体溶解非常慢,磷化膜的生成也慢,甚至导致磷化液不能正常工作。
正常使用时涂装磷化液的游离酸度控制在0.5-1.2点之间。
如果游离酸度和总酸度都低,则加入磷化浓缩液;如果游离酸度和总酸度都高,则加水稀释;如果游离酸度低但总酸度高,则先加入磷化液后再进行稀释;如果游离酸度高但总酸度低,则先加入中和剂调整游离酸度,之后再加入磷化液调整总酸度。
一般情况无论是浸泡式磷化还是喷淋式磷化,建槽时的浓度控制在5%或以下。
2.
3
喷淋压力越高越好
随着喷淋压力的升高,磷化反应速度加快,有利于磷化进行。但压力过大,工件表面来不及发生化学反应,即被机械冲力破坏,也不利于生产线节能。
正常使用时磷化液的喷淋压力控制在....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