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电泳缩孔产生原因分析与防治
正文
车身电泳缩孔产生原因分析与防治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汽车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汽车的防腐性能更是关注的重点。汽车涂装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装饰和特殊功能,其中优良的电泳漆膜不仅能为中涂、面漆提供合格的底材条件,更能增强车身的防腐性能,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提高其商品价值。阴极电泳涂装采用阳离子型树脂涂料,将导电性的被涂物作为阴极置于电泳槽液中,并在槽体相对应的位置设置阳极,在两极间通电,被涂物表面会沉积一层均匀的电泳涂膜。阴极电泳涂装工艺容易受工艺条件和各种不良因素影响,从而发生各种漆膜质量缺陷,其中电泳缩孔是最“头疼”的问题之一。缩孔通常是连续性产生,需要长时间排查各个可能存在的变化点,很难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会形成批量的质量问题。本文以某涂装车间2020年初生产过程中出现批量小缩孔为例,分享具体的排查过程、缩孔的改善及后期的槽液维护保养。
1
现状
1.1车身缩孔现状及产生原理
受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和疫情的双重影响,某涂装厂已大半年未生产。在2020年初复工生产时,电泳车身内、外表面出现密密麻麻直径约1mm的小缩孔,且漆膜表面粗糙(如图1,其中小图放大5倍),缩孔分布呈平面比立面密集、外表比内表多的状态。对电泳小缩孔进行打磨直至消失时,发现小缩孔并未见底(如图2),打磨部位剩余电泳膜厚为4~8μm。过量打磨电泳漆膜会严重降低车身的防腐性能,导致车身有锈蚀的风险,急需尽快解决电泳缩孔的问题。
图1 电泳小缩孔
图2 打磨小缩孔后的漆膜
阴极电泳中产生缩孔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电泳涂膜中有异物(如,油、硅酮、颗粒等杂质);在烘烤过程中,由于异物和电泳漆膜的表面张力梯度不一致,导致漆膜流平性能不均衡,从而产生电泳缩孔。
1.2电泳工艺流程及电泳槽液参数
某涂装车间主要生产SUV车型,前处理电泳的输送设备为电动葫芦,电泳烘房使用π式烘干房。前处理电泳工艺流程为:白车身上挂→手工预清理→洪流热水洗(喷淋)→预脱脂(浸泡)→脱脂(浸泡)→水洗1(喷淋)→水洗2(浸泡)→表调(浸泡)→磷化(浸泡)→水洗3(喷淋)→水洗4(浸泡)→纯水洗1(浸泡)→磷化膜检查及纯水喷淋→电泳→UF1(超滤液喷淋)→UF2(超滤液浸泡)→纯水洗2(浸泡)→下挂沥水→电泳烘干。
涂装生产线设计节拍为20JPH(每小时工作量),其电泳槽液工艺参数控制范围见表1。
表1 电泳槽液工艺参数
2
缩孔产生根源排查
2.1原因推测
根据整车电泳小缩孔的数量、状态、分布情况,初步推测可能是因电泳烘房长期未使用和未保洁而被污染。同时根据现场状态及个人经验判断,可能还存在如下污染源或影响因素,需逐一排查验证:(1)电泳槽液主要参数不合格;(2)车身板材油污重导致脱脂不完全;(3)前处理脱脂液除油不良,车身残留油污;(4)表调不良、磷化孔隙率大导致电泳缩孔;(5)电泳电压高漆膜被击穿形成缩孔;(6)电泳槽液老化或被污染,如长菌等因素导致产生缩孔;(7)电泳漆膜再溶解量超标形成缩孔;(8)UF1槽表面漂浮物附着导致缩孔。
2.2过程排查与验证
2.2.1电泳槽液主要参数检测化验
根....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