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层表面颗粒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引言
涂装作为汽车生产的四大工艺之一,实施车体的防腐性、装饰性。随着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用户选择产品的空间也随之增大,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涂层表面出现的颗粒缺陷会影响其装饰性,使产品外观粗糙,显得档次低劣。由于造成涂层表面颗粒的因素非常多,几乎涉及到人、机、料、法、环等各方面,所以为了有效地控制和减少颗粒,必须对其进行观察和解析,找出发生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结合某涂装生产线的实际情况,就颗粒的成因和解决措施进行论述。
1
、颗粒的分类
在涂装中,颗粒是最常见的漆膜缺陷之一,在每条涂装线上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因颗粒造成的车体返修大大增加了涂装成本,每台车的修补费用为150元左右,而一台车身大返修重新喷涂1道面漆约需400元,而且外观修补过的漆膜也略差于一次成型的漆膜。在涂装过程中,只能不断摸索采取相应措施,才能使产生的颗粒降到最低程度。
按照经验,颗粒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第1类,环境颗粒——因环境因素导致的涂膜颗粒,终检打磨露底而导致返修(因环境因素导致的涂膜颗粒最为常见)。
第2类,粉尘——因喷房风压、过滤层等环节造成的尘土,车身残留未吹净、擦净的打磨粉尘等等,易造成批量返修。
第3类,干燥炉颗粒——因干燥炉不干净产生的涂膜颗粒,多为棕黑色、坚硬的颗粒,难以研磨,易造成批量返修。
第4类,涂料颗粒——产生原因多为输调漆系统的涂料沉淀、喷枪嘴或喷杯未冲洗干净或雾化效果不好等,相对易研磨修复。
第5类,打胶颗粒——因密封胶、PVC(过氯乙烯)胶施工中的飞溅所致,多发生在电泳漆膜表面,因粒径大,不易漏检,相对也易去除。
第6类,前处理颗粒——白皮车身残留的铁屑、焊渣所致,多发生在门口部位,打磨极其困难,所以一定要控制电泳打磨焊渣颗粒的打磨,不能带到下道工序。
第7类,静电颗粒——喷涂金属闪光底漆时,喷房湿度过低或溶剂挥发过快,容易在窗口边缘部位产生胡须状的铝粉丝,并不断散落于车身表面而形成颗粒。
第8类,作业过程中产生的颗粒——多由喷漆服、手套、擦车布、过滤层等纤维物所致。
2
、涂层表面产生颗粒污染源及其解决措施
2.1
电泳颗粒污染源及解决措施
2.1.1 焊球、焊渣、金属屑
污染源:
①主要产生于焊装车间焊接过程,部分吸附于....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