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种常见的漆膜弊病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案
⑴、流挂
现象:
涂料施涂于垂直面上时,由于其抗流挂性差或施涂不当,漆膜过厚等原因而使湿漆膜向下移动,形成各种形状下边缘厚的不均匀涂层。
原因:
1、溶剂挥发缓慢。
2、涂得过厚。
3、喷涂距离过近,喷涂角度不当。
4、涂料粘度过低。
5、气温过低。
6、几乎不换气,周围空气中溶剂蒸汽含量高。
7、涂料中含有比重大的颜料(如硫酸钡),在漆基中分散不良的色漆。
8、在旧漆膜上(特别是在有光的漆膜上)涂布新漆时也易产生流痕。
预防措施:
1、溶剂选配适当
2、对常规涂料一次涂布的厚度控制在20~25μm为宜。为要获得较厚的涂层,对于热固性涂料可采用“湿碰湿”工艺,或选用高固体分涂料。
3、提高喷涂操作的熟练程度,控制喷涂距离为喷涂大工件25~30cm,喷涂小件15~20cm,并与物面平行移动。
4、严格控制涂料的施工粘度,如硝基漆的喷涂粘度为18~26秒,烘漆20~30秒。
5、适当换气,气温保持在10℃以上。
6、添加阻垂剂来防止流痕缺陷,有较好的效果。
7、在旧涂层上涂新漆前先打磨一下。
⑵、起皱
现象:
漆膜呈现多少有规律的小波幅波纹形式的皱纹,它可深及部分或全部膜厚。
原因:
1、大量使用稠油制得的涂料易发生起皱现象。
2、涂料中催干剂使用上比例失调,钴催干剂过多。
3、骤然高温加热烘烤干燥,自干漆烘烤温度太高。
4、漆膜过厚,超出常规。
5、浸漆后施工物体,常常发生“肥厚的边缘”也易产生起皱。
6、易挥发的有机溶剂比挥发较慢的有机溶剂涂层更易起皱。
预防措施:
1、制造含有桐油的漆时,适当地控制桐油的使用量。
2、调整催干剂的比例,补加其余催干剂。
3、涂料的组分中增加树脂的含量。
4、严格控制涂层厚薄。
5、烘干型漆放20~30分钟进烘箱,或补加锌催干剂,也可采用加防止起皱剂。
⑶、桔皮
现象:
漆膜呈现桔皮状外观的表面病态。
原因:
1、溶剂挥发过快。
2、涂料本身的流平性差,涂料的粘度大。
3、喷涂的压力不足,雾化不良。
4、喷涂距离不适当,如太远,喷枪运行速度快。
5、喷漆室内风速太大。
6、气温太高,或过早进入烘烤箱烘干。
7、被涂物的温度高。
8、喷涂厚度不足。
9、被涂面不平滑,影响涂料的流平或对涂料的吸收。
10、硝化纤维素漆中水分含量有关系。
预防措施:
1、选用适当的溶剂,或添加部分挥发较慢的高沸点有机溶剂。
2、通过试验选用较低的施工粘度。
3、喷涂用压缩空气压力为带罐吸上型喷枪3.5公斤/cm2,重力压送型喷枪3.5~5公斤/cm2,以达到良好的雾化。
4、喷涂距离选择适当,减小喷漆室内风速。
5、被涂物喷涂后进入高温烘干炉之前,应设有晾干室。
6、被涂物的温度应冷却到50℃以下,涂料温度和喷漆室内气温应维持在20℃左....
该文章只显示3分之一,如想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打开我们的万水化工商城小程序,在首页“知识中心”栏目搜索文章标题继续进行阅读。万水化工商城收集100万+篇精细化工知识文章,旨在为您深入的了解行业知识和化工应用技巧。